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出处:《和徐从道韵二首 其二》
宋 · 刘子翚
拂袖归来日,柴门稚子迎。
贫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中兴谁草诏,君盍在承明。
贫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中兴谁草诏,君盍在承明。
注释
拂袖:形容轻松离去或不屑一顾的样子。柴门:简陋的木门,代指乡村或寒舍。
藜藿:泛指粗劣的食物,如藜菜和豆叶。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通称。
宝剑:象征权力和武勇。
良弨:优良的弓,古时用于射箭。
解檠:檠是矫正弓箭的工具,这里指放松弓弦。
中兴:国家由衰落走向复兴。
承明:古代宫殿名,代指朝廷或皇帝。
翻译
当归来的那一天,稚嫩的孩子们在柴门前迎接。即使生活贫困,也甘愿守着粗茶淡饭,名声无愧于高官显贵。
珍贵的宝剑闲置在剑鞘中,优良的弓箭不愿轻易拆开使用。
国家振兴之际,谁起草那份重要的诏书呢?您何不在承明殿中发挥作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和徐从道韵二首(其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拂袖归来日,柴门稚子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田园归隐的图景。诗人在归家的日子里,轻拂尘埃,披发而去,回到简陋的家中,却有稚嫩的孩子前来欢迎。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家庭温馨生活的珍视,也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已经淡然。
"贫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在物质上虽然清贫,但心灵却是充实而快乐的。这里的“公卿”指的是古代德高望重的人物,诗人通过自比,显示出他对个人操守的坚持。
"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这两句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宝剑虽然珍贵,但却被闲置不用;良好的弓箭也只是收藏起来,不曾真正发挥作用。这是对自己才能未能得到施展的感慨。
"中兴谁草诏,君盍在承明。" 最后两句则是在探讨国家大事和个人的使命。“中兴”意指朝代的中兴之际,而“草诏”则是指制定政策或发号施令的人。诗人在问谁能在这个时代为国草拟命令,同时也在反思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和国家大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