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此画赋新题,崔氏已无空叹息
出处:《题方尚书芦雁》
明 · 杨荣
黄芦萧萧波渺渺,六花飞入江天杳。
远渚长林落叶空,平沙断迹行人少。
嗈嗈鸿雁自随阳,饮啄飞鸣古岸傍。
几点遥横关塞远,数声迥隔云山长。
乃知良工妙无敌,笔揽造化留真迹。
摩挲此画赋新题,崔氏已无空叹息。
远渚长林落叶空,平沙断迹行人少。
嗈嗈鸿雁自随阳,饮啄飞鸣古岸傍。
几点遥横关塞远,数声迥隔云山长。
乃知良工妙无敌,笔揽造化留真迹。
摩挲此画赋新题,崔氏已无空叹息。
鉴赏
这首明代杨荣的《题方尚书芦雁》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萧瑟景象。首句“黄芦萧萧波渺渺”,以芦苇的黄叶和浩渺的江水,营造出一种凄清而辽阔的氛围。接着,“六花飞入江天杳”中的“六花”可能指雪花,暗示季节转凉,飞舞的雪花融入江天,消失在远方。
“远渚长林落叶空,平沙断迹行人少”进一步描绘了远处小洲、密林中落叶飘零,道路上几乎不见行人的寂静画面,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意境。随后,“嗈嗈鸿雁自随阳”聚焦于主题,鸿雁南飞,叫声悲凉,与前文的寂静形成对比,增添了动态感。
“饮啄飞鸣古岸傍”写鸿雁在岸边觅食饮水,飞翔鸣叫,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最后两句“几点遥横关塞远,数声迥隔云山长”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鸿雁身影在关塞和云山之间若隐若现,遥远而渺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人杨荣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画家的技艺高超,认为其作品能捕捉自然之美,仿佛是造化的真迹。他感慨地表示,即使崔氏这样的名家也难以企及,自己只能在欣赏之余,为这幅画题诗,表达敬佩之情。整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