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
出处:《送铁桥道人》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相逢少林僧,剑法将传子。
绕身若电光,声如风雨至。
良马名铜龙,雄鸡悍无比。
慷慨少年场,报仇兼雪耻。
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
何听命于人,自损英雄志。
绕身若电光,声如风雨至。
良马名铜龙,雄鸡悍无比。
慷慨少年场,报仇兼雪耻。
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
何听命于人,自损英雄志。
鉴赏
这首诗《送铁桥道人(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展现了对侠义精神的颂扬与对个人自由意志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一位少林僧人与年轻武士相遇的情景,通过剑法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快速而有力的战斗艺术,仿佛电光石火,声势如同风雨交加,生动地刻画了武艺的高超和战斗的激烈。接着,诗人以“良马名铜龙,雄鸡悍无比”来比喻这位年轻武士的勇猛与不凡,进一步强调了其武艺之精湛。
“慷慨少年场,报仇兼雪耻”,则表达了年轻武士在江湖上的豪情壮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更是为了伸张正义,为被侮辱或冤屈的人们报仇雪耻。这种行为体现了侠义精神的核心——为弱小发声,为正义而战。
最后,“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何听命于人,自损英雄志。”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自由意志的重视,认为真正的英雄不应受制于他人,而应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受外界约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行动。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格独立与自我实现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送铁桥道人(其二)》不仅是一首赞美武艺高强、侠义精神的诗歌,更蕴含了对于个人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