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亡王迹熄,百国有《春秋》
出处:《斋中读书》
清 · 朱彝尊
《诗》亡王迹熄,百国有《春秋》。
鲁叟乃笔削,宝书肆旁搜。
晋《乘》楚《梼杌》,郑志亦见收。
斯为天子事,邦国合九州。
大书王正月,恐疑于孟陬。
胡氏逞私智,谓以夏冠周。
岂其一布衣,斧钺威诸侯。
美恶同其辞,此言尤谬悠。
当其在讲幄,君臣意绸缪。
经义月经进,讽谏同转辀。
是时十将存,可复二帝仇。
奈何戒黩武,惟知安是偷。
得毋桧所荐,知己士当酬。
流传误后学,乖舛难悉纠。
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
鲁叟乃笔削,宝书肆旁搜。
晋《乘》楚《梼杌》,郑志亦见收。
斯为天子事,邦国合九州。
大书王正月,恐疑于孟陬。
胡氏逞私智,谓以夏冠周。
岂其一布衣,斧钺威诸侯。
美恶同其辞,此言尤谬悠。
当其在讲幄,君臣意绸缪。
经义月经进,讽谏同转辀。
是时十将存,可复二帝仇。
奈何戒黩武,惟知安是偷。
得毋桧所荐,知己士当酬。
流传误后学,乖舛难悉纠。
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
鉴赏
这首诗名为《斋中读书(其七)》,作者是清代诗人朱彝尊。诗中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反思,批评了《春秋》等史书在记述王迹和历史事件时的失实与偏颇。诗人指出,虽然鲁叟等人编纂史书,试图囊括天下之事,但如晋《乘》楚《梼杌》等,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如胡氏将夏冠周,混淆了历史秩序。诗人质疑这些史书是否出于平民私智,而非公正客观地反映天子与诸侯的事迹。
诗人进一步批评,史书中的赞美与指责未能做到公正,导致后学者误解,且可能被权臣如秦桧这样的推荐者所利用,影响了历史的真实叙述。他提出,如果能以左丘明那样的公正态度来记载历史,或许能避免错误。整首诗寓含对史学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历史记录者的责任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