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救火抵母难,身与白刃俱全文

救火抵母难,身与白刃俱

出处:《程氏有烈女
明末清初 · 王鸣雷
程氏有烈女,自名为笋姑。
六岁诵论语,七岁奉盘盂。
八岁工织缣,九岁绣罗襦。
十岁慈母病,甘饿其体肤。
三日常不饭,羹药办中厨。
笋姑年十七,未常里门趋。
趋趋户庭间,亦不踰门睮。
其岁为戊申,其月为辰娵。
野鸟守房舍,暴客执矛殳。
公然纵白刃,获金而索珠。
阿母病床褥,女不忍驰驱。
宁死于母旁,慷慨行捐躯。
暴客挥火茅,延烧乎室隅。
救火抵母难,身与白刃俱
毁生存大义,气绝在须臾。
观者如堵墙,股栗泪填衢。
行者久伫立,叹息烈女殊。
老者哭纸钱,焚致乎修途。
幼者馈巾帛,村村桑叶枯。
媒妁向婿言,此罪谁当诛。
程氏筮十日,不久当归夫。
岂知中道崩,使君委罗敷。
何以拜姑嫜,姑嫜泣乌乌。
命子各成礼,长恸恨穿窬。
衔悲收汝骨,归葬乎上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笋姑的烈女,展现了她从六岁诵读《论语》到十七岁勇敢牺牲的全过程。诗中不仅赞扬了笋姑的才智和孝顺,更凸显了她在面对强盗侵扰时的英勇行为,以及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诗开篇即点出笋姑的非凡之处,六岁便能诵读《论语》,展现出她的聪颖;七岁开始学习生活技能,如奉盘盂、织缣、绣罗襦,显示了她的多才多艺。然而,真正的考验发生在她十七岁时,当时家中遭遇强盗侵扰,母亲病重,笋姑选择留在母亲身边,拒绝逃离,最终在保护母亲的过程中牺牲自己。

诗中通过“野鸟守房舍,暴客执矛殳”、“救火抵母难,身与白刃俱”等描述,生动地展现了笋姑的英勇行为。她的牺牲不仅是为了保护母亲,更是为了守护家庭的大义。诗最后通过“老者哭纸钱,幼者馈巾帛”等细节,展现了社会对笋姑英勇行为的深切哀悼和敬仰。

这首诗不仅是对笋姑个人英雄事迹的颂扬,也是对传统美德——孝顺、勇敢、牺牲精神的赞美。通过笋姑的故事,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家庭、尊重生命,并在面临困难时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