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石室人稀过,莲宇香台尚经火
出处:《云峰歌送闻上人归》
明 · 王恭
七闽山多如蜀川,千崖万岭疑登天。
六华峰高雪作顶,五月夜半闻寒蝉。
芙蓉石室人稀过,莲宇香台尚经火。
无字碑横任鹿眠,摩香石冷从猿卧。
忆作法园初布金,三千缁锡绕丛林。
径行龙象诸天影,禅寂鲸鼍万籁音。
杉枝青青低拂地,木人也悟西来意。
五百年光转眼休,重见真僧出凡世。
镡津法侣解楞伽,却下九峰登六华。
枯木庵前挂如意,留香堂上搭袈裟。
朅来下界相逢处,幸接微言沐甘露。
凿齿由来识道安,远公自是奇玄度。
法舟今去几时逢,尘世空瞻象骨峰。
归见住山烦问讯,西江一派是禅宗。
六华峰高雪作顶,五月夜半闻寒蝉。
芙蓉石室人稀过,莲宇香台尚经火。
无字碑横任鹿眠,摩香石冷从猿卧。
忆作法园初布金,三千缁锡绕丛林。
径行龙象诸天影,禅寂鲸鼍万籁音。
杉枝青青低拂地,木人也悟西来意。
五百年光转眼休,重见真僧出凡世。
镡津法侣解楞伽,却下九峰登六华。
枯木庵前挂如意,留香堂上搭袈裟。
朅来下界相逢处,幸接微言沐甘露。
凿齿由来识道安,远公自是奇玄度。
法舟今去几时逢,尘世空瞻象骨峰。
归见住山烦问讯,西江一派是禅宗。
鉴赏
这首明代王恭的《云峰歌送闻上人归》描绘了福建山区的壮丽景色和禅宗修行的氛围。诗人以蜀川的山势为比,赞美七闽山峦叠嶂,仿佛通往天际。六华峰之高峻,即使在五月夜晚也能听到寒蝉鸣叫,展现了自然的奇异。芙蓉石室和莲宇香台虽人迹罕至,但仍有烟火气息,无字碑静卧,任凭鹿眠猿卧,透露出一种超然与寂静。
诗人回忆起法园初创时的辉煌,僧众众多,修行深沉,龙象诸天的影子在路径上显现,万籁俱寂中只有禅修的声音。杉树低垂,连木人都能领悟佛法真谛。五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如今又见到高僧出世,令人感慨。
送别闻上人时,诗人祝愿他在修行路上能理解深奥的楞伽经,然后登上六华峰。想象他在枯木庵前挂着如意,在留香堂上披上袈裟,显得既虔诚又洒脱。最后,诗人期待与闻上人在尘世之外再次相遇,感叹法舟难觅,只能遥望象骨峰,表达对佛法传承的深深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禅修场景和对僧人的祝福,展现出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以及对修行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