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全文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上宰坐论道,郊居仍里仁。
六符既昭晰,万象随陶钧。
旭旦下玉墀,鸣驺拂车茵。
轩窗退残暑,风物迎萧辰。
山泽蜃雨出,林塘鱼鸟驯。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石君五曹重,左户三壤均。
居止烟火接,逢迎鸡黍频。
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
千年郢曲后,复此闻阳春。

翻译

高官在座讨论大道,居住在郊外依然亲近仁德。
六种法则清晰明了,万物如同受到陶冶和塑造。
朝阳从玉石台阶升起,驾车的马夫擦拭着车垫。
打开窗户驱散余热,清风景物迎接清晨。
山泽间出现海市蜃楼,林塘中鱼鸟和谐相处。
我们并非追求个人小径,而是共享伏羲时代的和谐生活。
石君身居要职,掌管五曹事务,公平对待各地百姓。
日常生活与烟火相邻,常有鸡黍之宴热情款待。
宽广的心胸无需角落,高尚的品德总会吸引邻居。
千年之后的郢都之后,再次听到如此美好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上宰坐论道,郊居仍里仁"表明了作者在高处思考道理,同时选择了郊外的居住环境来保持内心的善良。这是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即通过隐逸来保持自己的品德。

"六符既昭晰,万象随陶钧"则是在形象地描绘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六符通常指的是天地四方以及阴阳两方面,这里意味着宇宙间的一切规律都显得清晰可辨;而万象随陶钧,则是说各种现象都像陶器一样,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呈现出自然之美。

接下来的"旭旦下玉墀,鸣驺拂车茵"具体描绘了一种清晨的景象。旭旦即朝阳,玉墀则是古代帝王宫殿前广场的石阶,这里形容了朝阳照耀下的广场如同洁白的玉石;鸣驺拂车茵,则是描写早晨时分鸟儿啼叫声中,人们推着小车在草地上行走的声音。

"轩窗退残暑,风物迎萧辰"则是在写秋天临近时的景象。轩窗指的是带有栏杆的窗户,这里是说随着夏日炎热的消退,人们开始从窗户中欣赏到秋天清新的气息;而风物迎萧辰,则形容了在秋高气爽的早晨,一切景象都显得生机勃勃。

"山泽蜃雨出,林塘鱼鸟驯"则是描绘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山泽中的蜃(一种水生生物)因为雨水而活跃起来;林塘中的鱼儿和鸟儿也都显得异常温顺亲近。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则是在表明尽管选择了隐逸的生活,但与古代圣贤如羲皇等人的追求是一致的。这里的羊径指的是隐逸之路,而羲皇则是上古时期的圣君。

接下来的"石君五曹重,左户三壤均"中,“石君”可能是对作者友人卫右丞的尊称(因为“石君”有尊称之意),这里是在赞美这位朋友的家世渊源和宅邸宽广。五曹指的是家族的辉煌,三壤则是田地的肥沃。

"居止烟火接,逢迎鸡黍频"则是在描述一种安逸祥和的生活状态。烟火接连形容了村庄间相邻的宁静生活;逢迎即是迎接,鸡黍频繁,则是说家家户户都有着丰富的粮食。

最后的"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则是在表达一种哲理,即宽广的心胸原本就没有边界,而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会有良好的邻里。"千年郢曲后,复此闻阳春"则是说在千年后的郢曲之地,又一次听到春天的消息。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美好永恒性的期待或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他对朋友家世、品德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