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言书判唐朝事,岩谷搜罗广用儒
出处:《遣怀示儿复升》
明 · 郑真
身言书判唐朝事,岩谷搜罗广用儒。
若使儿孩膺此荐,不知等辈欲何诛。
龙翔羲驭钧韶奏,鹭肃周行佩服趋。
应有万年长策在,臣微亦欲辨奸诬。
若使儿孩膺此荐,不知等辈欲何诛。
龙翔羲驭钧韶奏,鹭肃周行佩服趋。
应有万年长策在,臣微亦欲辨奸诬。
鉴赏
这首诗《遣怀示儿复升(其五)》由明代诗人郑真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教育与选拔人才的深思。
首句“身言书判唐朝事”,诗人以唐朝为背景,提出“身”、“言”、“书”、“判”四方面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强调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这里的“身”指的是品行,“言”指的是口才,“书”指的是学识,“判”指的是判断力。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接着,“岩谷搜罗广用儒”,进一步阐述了广泛搜罗人才的必要性,特别是儒家学者,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更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才选拔的全面性和广泛性的重视。
“若使儿孩膺此荐,不知等辈欲何诛”,诗人假设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拔儿童,那么那些未能达到这些标准的人将如何被处理。这里表达了对当前教育制度和选拔机制的反思,以及对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渴望。
后两句“龙翔羲驭钧韶奏,鹭肃周行佩服趋”,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选拔场景。龙翔代表着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羲驭象征着选拔过程的公正与权威,钧韶奏则是选拔结果的宣告,鹭肃则是一群人恭敬地跟随,表现出对优秀人才的尊重与效仿。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中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美好愿景。
最后,“应有万年长策在,臣微亦欲辨奸诬”,诗人认为,虽然自己地位卑微,但仍然希望参与并推动建立一个长久有效的选拔人才的策略,以辨别和纠正可能存在的不公和欺诈行为。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改善人才选拔机制的热切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才选拔标准、过程和结果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教育公平、人才发展和社会公正的深刻洞察和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