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非逢著作才,雕梁画栋归何许
出处:《寄题杨升庵先生写韵楼》
清 · 严廷珏
左顺门前哭声起,诏狱争收杨太史。
两番败杖血未乾,失病匆匆行万里。
万里投荒供远游,点苍山色横吟眸。
禅房小住二十日,遂令名迹成千秋。
海光旧额问谁署,楼上徘徊不忍去。
轶事曾闻续采鸾,此是先生著书处。
六书转注留艺林,一字价值双南金。
楼与先生同不朽,从今蛮语变华音。
先生品羞璁萼伍,先生学本程朱主。
德业何由臻日新,资性不足书堪补。
年年瘴海嗟飘零,只眼徒为白也青。
一编商榷亦偶尔,斯楼终古流芳馨。
君不见,梁王宫殿生禾黍,黔国亭台游雀鼠。
胜地非逢著作才,雕梁画栋归何许。
又不见,《实录》亲持史局权,赎刑谠论动经筵。
回翔馆阁终无恙,安得修名绝域传。
呜呼簪花傅粉皆游戏,气节犹存大礼议。
木密谁争投笔功,桂湖空忆藏书地。
《垂柳》诗成任自讴,一声横笛不胜愁。
那知明社成墟久,突兀天涯剩此楼。
两番败杖血未乾,失病匆匆行万里。
万里投荒供远游,点苍山色横吟眸。
禅房小住二十日,遂令名迹成千秋。
海光旧额问谁署,楼上徘徊不忍去。
轶事曾闻续采鸾,此是先生著书处。
六书转注留艺林,一字价值双南金。
楼与先生同不朽,从今蛮语变华音。
先生品羞璁萼伍,先生学本程朱主。
德业何由臻日新,资性不足书堪补。
年年瘴海嗟飘零,只眼徒为白也青。
一编商榷亦偶尔,斯楼终古流芳馨。
君不见,梁王宫殿生禾黍,黔国亭台游雀鼠。
胜地非逢著作才,雕梁画栋归何许。
又不见,《实录》亲持史局权,赎刑谠论动经筵。
回翔馆阁终无恙,安得修名绝域传。
呜呼簪花傅粉皆游戏,气节犹存大礼议。
木密谁争投笔功,桂湖空忆藏书地。
《垂柳》诗成任自讴,一声横笛不胜愁。
那知明社成墟久,突兀天涯剩此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太史(杨慎)的不幸遭遇和他在云南的流放生活,以及他的文学成就和高尚品格。首句“左顺门前哭声起”揭示了杨慎被捕的悲惨情景,随后描述他遭受杖责后长途跋涉的艰辛。在流放中,他在点苍山下暂住禅房,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篇。
诗中提到的“写韵楼”是杨慎著述之地,楼名寓含其才华横溢,字字珠玑。诗人赞美杨慎精通六书,学问深厚,对后世影响深远,使得蛮语也能因他的著作而变得文雅。同时,诗中还提及杨慎的道德品行,如他坚守气节,即使身处困境,仍不忘著述和传播文化。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梁王宫殿的荒废和《实录》中杨慎的公正直言,表达了对杨慎未能得到应有声誉的惋惜。他感叹,尽管杨慎才华出众,但如果没有像他那样的著作流传,这些遗迹最终只能成为历史的见证。整首诗以《垂柳》诗和笛声表达哀愁,以及对明朝覆灭的感慨,结尾处突显了杨慎写韵楼作为他精神遗产的永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