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饥寒杜拾遗,蹇驴破帽傍人庐
元末明初 · 叶颙
自笑饥寒杜拾遗,蹇驴破帽傍人庐。
老来亦愿栖岩屋,乱后何能校石渠。
落日人惟悲鼓角,荒郊谁解把犁锄。
荆妻稚子频相扰,刻骨铭心甚日除。
老来亦愿栖岩屋,乱后何能校石渠。
落日人惟悲鼓角,荒郊谁解把犁锄。
荆妻稚子频相扰,刻骨铭心甚日除。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所作的《辛丑二月初八日予携妻子避乱于北山清修寺赋一律奉谢山中故旧云》。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绘了自己在战乱中的困顿生活:像杜甫那样身处饥寒之中,骑着蹇驴,头戴破帽,寄身于简陋的邻家。他表达了对晚年能够隐居山岩的愿望,但在战乱之后,这样的理想显得遥不可及,只能在荒郊野外听到鼓角声,感叹世事纷扰。
诗人感慨落日时分,只有鼓角声伴随着凄凉,而田野上无人耕作,犁锄闲置。他的荆妻和稚子不断打扰,使他内心忧虑,深感生活的艰辛。最后,他以“刻骨铭心甚日除”表达对摆脱苦难的深深期盼,希望有朝一日能从这动荡生活中解脱出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面对乱世的无奈与坚韧,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叶颙通过个人经历,寓言般地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