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旅獒戒异物,圣人存为经全文

旅獒戒异物,圣人存为经

出处:《北珠怨
宋末元初 · 方回
北方有奇蚌,产珠红晶荧。
天鹅腹中物,万仞翔冥冥。
此贪孰能致,俊鹰海东青。
钩戟为爪喙,利刀以为翎。
采之肃慎氏,扶桑隔沧溟。
无厌耶律家,苛取不暂停。
中夏得此珠,艳饰生芳馨。
辽人贸此珠,易宝衔□軿。
东夷此为恨,耻罍嗟罄瓶。
渡兵鸭绿水,犁扫黄龙庭。
夹山一以灭,河朔无锁扃。
幽燕及淮江,赤地战血腥。
徒以一珠故,百亿殃生灵。
两国失宗社,万乘栖囚囹。
旅獒戒异物,圣人存为经
徒以一珠故,天地生虫螟。
此事有本原,獾郎柄熙宁。
力行商君法,诡勒燕然铭。
延致众奸鬼,坏败先朝廷。
焉得致渠魁,轘裂具五刑。
钟山有遗瘗,漾之江中泠。
我作北珠怨,哀歌谁忍听。

拼音版原文

běifāngyǒubàngchǎnzhūhóngjīngyíng

tiānézhōngwànrènxiángmíngmíng

tānshúnéngzhìjùnyīnghǎidōngqīng

gōuwèizhuǎhuìdāowèilíng

cǎizhīshènshìsāngcāngmíng

yànjiāzàntíng

zhōngxiàzhūyànshìshēngfāngxīn

liáorénmàozhūbǎoxián軿píng

dōngwèihènchǐléijiēqìngpíng

bīng绿shuǐsǎohuánglóngtíng

jiáshānmièshuòsuǒjiōng

yōuyànhuáijiāngchìzhànxuèxīng

zhūbǎi亿yāngshēnglíng

liǎngguóshīzōngshèwànchéngqiúlíng

áojièshèngréncúnwèijīng

zhūtiānshēngchóngmíng

shìyǒuběnyuánhuānlángbǐngníng

xíngshāngjūnguǐyànránmíng

yánzhìzhòngjiānguǐhuàibàixiānqiántíng

yānzhìkuíhuànlièxíng

zhōngshānyǒuyàngzhèjiāngzhōnglíng

zuòběizhūyuànāishuírěntīng

注释

奇蚌:奇异的蚌。
红晶荧:红色晶莹的珍珠。
天鹅:象征高贵纯洁。
万仞:极高的地方。
肃慎氏:古代东北部民族。
扶桑:古代东方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
耶律家:指辽国贵族。
恨:遗憾,不满。
哀歌:悲伤的歌曲。

翻译

北方有奇异的蚌,产出红色晶莹的珍珠。
珍珠出自天鹅腹中,它在万丈高空翱翔于幽冥之间。
这贪婪谁能满足?唯有矫健的海东青能捕获。
它的爪子如钩戟,嘴喙如利刀,尾羽如锋刃。
肃慎氏曾采集过它,但珠源在遥远的扶桑,隔着浩渺的海洋。
耶律家族贪婪无度,不断索取,从不停歇。
中原得到这颗珠子,用以装饰,散发出芬芳。
辽人用这珠子交换珍宝,换来车载的宝箱。
东夷为此遗憾,感叹美酒空瓶,国力衰竭。
军队渡过鸭绿江,攻入黄龙宫,战争惨烈。
夹山之战后,河朔之地再无安宁,满目疮痍。
幽燕和淮江,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只因一颗珠子,导致无数生灵遭殃。
两国丧失了根基,君王沦为囚徒。
旅獒警示异物,圣人以此为鉴。
只因一颗珠子,天地间滋生虫害。
此事根源深远,始于熙宁年间獾郎的贪婪。
他们推行商鞅之法,却刻下歪曲历史的燕然铭。
引来众多奸邪之人,腐蚀了朝廷。
如何能擒拿首恶?应施以五刑严惩。
钟山有被遗忘的陵墓,珠子沉入江水,冷寂无声。
我写下北珠的哀歌,谁又能忍心倾听呢?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北珠怨》。诗中的“北方有奇蚌,产珠红晶荧”一句,就已经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景象,同时也为后文设定了一个梦幻而又神秘的基调。

在“钩戟为爪喙,利刀以为翎”一段中,诗人通过对北方珍珠采集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残酷与奢侈并存的社会现实。这里面的“钩戟”和“利刀”,不仅是捕捉海物的手段,更象征着权力与暴力的行使。

而到了“中夏得此珠,艳饰生芳馨”一句,则是对北方珍珠在南方文化中的接受与利用进行了描绘,这里的“艳饰”和“芳馨”,不仅表达了一种审美的享受,更隐含着一种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意。

整首诗通过对北方珍珠的生长、采集、流传以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权力斗争和民族冲突等重大历史问题的深刻洞察。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战争与暴力的深切哀悼,以及对于失去的文化遗产的无尽怀念。

《北珠怨》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次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古人的哀愁与思考。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也是在警示着我们对于和平、文化认同以及民族尊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