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带雨犹分翠,菊蕊含霜半吐黄
明 · 邓时雨
萧寺过逢共举觞,无边秋色入重阳。
菩提带雨犹分翠,菊蕊含霜半吐黄。
趺坐漫思参大乘,翻经聊复礼空王。
胜游祇为开莲社,何用登高落帽狂。
菩提带雨犹分翠,菊蕊含霜半吐黄。
趺坐漫思参大乘,翻经聊复礼空王。
胜游祇为开莲社,何用登高落帽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深秋时节于佛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
首联“萧寺过逢共举觞,无边秋色入重阳”,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时间,萧寺中偶然相遇,正值重阳佳节,秋意浓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诗人与友人举杯相庆,共享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颔联“菩提带雨犹分翠,菊蕊含霜半吐黄”,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即使在细雨中,菩提树依然绿意盎然,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菊花虽在霜寒中,却仍有一半绽放,黄色的花瓣在霜的映衬下更加鲜艳。这两句以对比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颈联“趺坐漫思参大乘,翻经聊复礼空王”,转而描写诗人与友人的精神活动。趺坐,即盘腿而坐,常用于冥想或诵经。诗人在此处思考佛教的大乘教义,同时翻阅佛经,向佛祖表达敬意。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
尾联“胜游祇为开莲社,何用登高落帽狂”,总结了此次聚会的意义。诗人认为,这样的聚会并非为了世俗的狂欢,而是为了在莲花般的清净之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法,寻求心灵的净化与提升。通过“何用登高落帽狂”这一反问,诗人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反思,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远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生活超越物质享受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