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全文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出处:《寻李暹
唐 · 于鹄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
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

拼音版原文

rènxìngchángduōchūrénláijiàn
shìlóuféngjiǔzhùsòngsēngguī

yánxiàxuánqiūtóushài
ménqiánnánběishuíkěncháifēi

注释

任性:按照自己的性情做事,不受拘束。
常多出:经常外出。
人来得见稀:很少有人能见到我。
市楼:市场中的酒楼。
逢酒住:遇到喝酒的地方就停留下来。
野寺:野外的寺庙。
送僧归:送僧人回去。
檐下:屋檐下方。
悬秋叶:挂着秋天的叶子,此处或指晾晒的枯叶。
篱头:篱笆的顶部。
晒褐衣:晾晒着粗布衣服,褐衣通常指平民或僧侣的简朴服装。
门前:家门口。
南北路:指门前的大路向南向北延伸,代指交通便利。
谁肯:有谁愿意。
入柴扉:走进这简陋的木门,柴扉指用树枝等搭建的简陋门扉。

翻译

由于性情随意我常外出,来访的人自然很少能见到我。
在闹市酒楼偶遇便停留畅饮,也在野外寺庙中送别僧侣返回。
屋檐下挂着秋天的树叶,篱笆上晾着粗布衣裳。
家门前后是两条大路,却不知谁能愿意走进这简陋的木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表现了自己与世俗保持距离的心态。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表明诗人经常外出,但人们很少能遇到他,这体现了一种隐逸自适的生活方式。"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则是对这种生活的一种写实,表现了诗人在城市和自然中与世俗保持距离,同时也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秋天的落叶挂在屋檐下,而诗人的粗布衣裳在篱笆上晾干。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最后两句"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则更加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南北路”代表着繁忙喧闹的人世,而“柴扉”则是诗人隐居之所。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于世俗生活的漠视,以及自己宁愿选择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情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