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关竹里多题凤,夹水槐堤尽宿鸦
出处:《访金山人在衡不遇》
明 · 欧大任
桥分白下斗门斜,髯自何年此寄家。
代出陇西连鸟鼠,曲传江左半梅花。
掩关竹里多题凤,夹水槐堤尽宿鸦。
日暮不闻中岭啸,只留名姓在烟霞。
代出陇西连鸟鼠,曲传江左半梅花。
掩关竹里多题凤,夹水槐堤尽宿鸦。
日暮不闻中岭啸,只留名姓在烟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客在金山寻找一位隐居者未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静谧与深邃。
首联“桥分白下斗门斜,髯自何年此寄家”以桥的分岔和水流的方向,暗示了地点的特殊性,同时将访客的思绪引向了对隐居者的探寻。髯字不仅指须发,也暗含了隐士的形象,引发读者对这位人物的遐想。
颔联“代出陇西连鸟鼠,曲传江左半梅花”运用了典故和自然景象的融合,陇西代指隐士家族的源流,鸟鼠山则象征着隐逸之地的幽静。江左半梅花则描绘了江南冬日的清雅,通过梅花的点缀,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
颈联“掩关竹里多题凤,夹水槐堤尽宿鸦”进一步描绘了隐居地的环境,竹林掩映,题凤寓意高洁之士的足迹,槐堤上的宿鸦则增添了几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感。
尾联“日暮不闻中岭啸,只留名姓在烟霞”收束全诗,表达了访客在日落时分未能遇见隐者的遗憾,但其名声和事迹却如同烟霞一般,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这一句既是对隐士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访客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访客在追寻过程中的内心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