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杨秘监,无暇问南湖
出处:《送酒诚斋将以五字》
宋 · 张镃
不应杨秘监,无暇问南湖。
桂树又花发,莲池和叶枯。
雨声秋最好,尊酒客非无。
寄去撩诗眼,深惭句法粗。
桂树又花发,莲池和叶枯。
雨声秋最好,尊酒客非无。
寄去撩诗眼,深惭句法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不应:不应该。杨秘监:指代某位名叫杨的官员或文人。
无暇:没有空闲时间。
南湖:可能指一个具体的湖泊,也可能象征着南方或者远方的美景。
桂树:一种香气浓郁的树,常用于象征高雅或美好的事物。
花发:花开。
莲池:种有莲花的池塘,常有清净、高洁的寓意。
和叶枯:莲叶枯黄,暗示季节变化或衰败。
雨声秋最好:秋天的雨声被认为是宁静而富有诗意的。
尊酒:美酒,古代敬酒的器皿。
客非无:宴会上有客人。
撩诗眼:触动诗人的灵感或触动人心弦。
句法粗:对自己的诗句表达技巧不够熟练或自谦的说法。
翻译
不应该打扰杨秘监,没有时间去询问南湖的情况。桂花再次盛开,而莲池的叶子已经凋零枯萎。
秋天的雨声最为宜人,宴席上客人并不缺少。
我寄去这首诗,希望能触动他的诗心,但深感自己的诗句粗糙不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惆怅和深沉的情感。诗中“不应杨秘监,无暇问南湖”两句表明诗人因公务繁忙未能赴约探望好友,这里的“应”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对朋友的歉意,也映射出工作上的无奈。
接着,“桂树又花发,莲池和叶枯”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写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落寞之情。桂花再次开放,而莲叶却已枯萎,这不仅是景色交替,更象征着时光易逝和友情难得。
“雨声秋最好,尊酒客非无”两句则转换了语境,从自然美景到对朋友的思念。秋天的细雨为诗人提供了一种氛围,使他感慨万千,而手中持有的酒,也是为了款待远行的友人,这里的“尊酒”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敬意,又暗示着诗人独自一人时的孤寂。
最后,“寄去撩诗眼,深惭句法粗”两句则显露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不够满意的心情。这里的“撩诗眼”指的是诗人的目光或心思,而“深惭句法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艺的自谦之意,感到自己的作品还不足以传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与深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