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
相逢僧话了幽寻,不负沧浪一访临。
对菊莫谈当世事,品茶犹识古人心。
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
龙卧苍髯曾有约,雁回分月供丛林。
对菊莫谈当世事,品茶犹识古人心。
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
龙卧苍髯曾有约,雁回分月供丛林。
注释
相逢:相遇。幽寻:隐秘的探索。
不负:不辜负。
沧浪:指江湖或隐居之地。
对菊:对着菊花。
当世事:当前的世事。
古人心:古人的情感或智慧。
白云共住:白云相伴。
黄叶:秋天的落叶。
秋浅深:秋天的深浅变化。
龙卧:像龙一样隐居。
苍髯:长须,形容隐士。
雁回:大雁南归。
丛林:山林。
翻译
与僧人相遇,谈论了隐秘的探索,这次来访不虚此行。对着菊花,不要谈论当下的世事,品味茶香,仿佛能理解古人的心境。
白云在山间环绕,黄叶深知秋天的深浅变化。
我曾约定在此隐居,如同龙卧青苔,期待大雁带回月亮,照亮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开篇“相逢僧话了幽寻,不负沧浪一访临”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的偶遇以及对对方所处环境的欣赏,"不负"二字显得出一种知音难求的情怀。
接下来的“对菊莫谈当世事,品茶犹识古人心”则是说在观赏菊花时,不讨论现世俗事,只是在品茶中领悟古人的心境。这里的“古人心”可能指的是那些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高僧或隐者,他们的情操和生活态度对诗人有着深刻的吸引。
"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描绘了一幅与白云为伴,在山中居住的景象。黄叶的变化也让诗人感受到秋季的到来以及时间的流逝,但这并不影响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龙卧苍髯曾有约,雁回分月供丛林"可能是指诗人与僧侣之间的一种精神寄托或心灵契合。"龙卧苍髯"常用来形容佛教高僧的威严,而"雁回分月"则是在描绘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风光和人生哲理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自由的向往,以及他对于友情和自然美的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