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
出处:《秋宵辞 其九》
宋 · 白玉蟾
吾身如浮云,缥缈归无家。
又如孤飞雁,不鸣跧蓼花。
路傍多青草,无语阅岁华。
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
夫岂造物者,故欲孤此邪。
又如孤飞雁,不鸣跧蓼花。
路傍多青草,无语阅岁华。
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
夫岂造物者,故欲孤此邪。
注释
浮云:比喻无定所、漂泊不定的生活。孤飞雁:象征孤独和寂寞。
岁华:岁月,时间。
兰:象征高洁,此处指兰花。
造物者:创造万物的自然或上帝。
孤此:形容孤独到极致。
翻译
我如同浮云般漂泊,没有固定的归宿。又像孤独的大雁,不鸣叫只在蓼花丛中藏匿。
路边满是青草,默默无声地度过一年又一年。
田野间也有兰花,虽香气四溢却只能任凭尘土掩埋。
这难道是造物者特意让我如此孤独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深沉的孤独感。"吾身如浮云,缥缈归无家"表达了诗人对于没有固定寄托的哀伤,这里的"浮云"象征着不稳定和自由,而"缥缈"则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牵挂。接着的"又如孤飞雁,不鸣跧蓼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孤飞的雁不发声,是因为它已无心于周围环境,或者是对环境的绝望。
诗人通过"路傍多青草,无语阅岁华"描绘了一种淡漠与时间流逝的情景。路边的青草象征着时光的不断流转,而诗人的沉默则表明了他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接受。
最后两句"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夫岂造物者,故欲孤此邪"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情感投入,以及对万物造化者的疑问。尽管在野外还能找到美丽的兰花,但它们最终也会随着尘世的变迁而消逝。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也隐含了一种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孤独宿命的深刻体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