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出处:《席上歌水调》
唐 · 罗隐
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宛宛:形容声音悠长、缠绵不断。庭梅:庭院中的梅花,可能象征着清冷或美好的环境。
通济渠:古代水利工程,连接黄河和淮河,与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有关。
炀皇:指隋炀帝杨广,以其暴政而闻名。
魂魄:灵魂,这里指隋炀帝的精神象征。
过江来:渡过长江,表示隋炀帝如有灵,可能会为了某人跨越江水。
翻译
余音袅袅轻拂庭院梅花,沿着通济渠来回流淌。如果隋炀帝的灵魂还在,他应该会为了你渡江而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庭院景象,梅花在微风中轻拂,水渠边的人来回徜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某位君主(炀皇,即唐玄宗李隆基)的怀念之情,设想如果他还在世,就应该过来江南这边看看。
"馀声宛宛拂庭梅"中的“馀声”指的是微弱的风声,而“宛宛”则形容声音的悠扬和连绵。整句描写了春日午后,轻风吹过梅树,带来了淡淡的花香和细微的声音。
"通济渠边去又回"中的“通济”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水名,这里的“渠边”则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诗人在这里通过行走于水边来回徜徉,表达了心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一句中,“炀皇”代指唐玄宗李隆基,“魂魄”则是古人对死后灵魂的称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设想如果历史上的那位君主现在还在,就应该来到江南看看这里的风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