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全文

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

明 · 释函是
我年五十一,适汝四十五。
面目各老大,法身无遮护。
七年小除夕,喜共今年度。
缘聚且有时,况复无上道。
道在忧弥深,空忧愧无补。
爱尔性忱挚,惧尔性疏稿。
我归自栖贤,晤别犹草草。
臷庵一月谈,投机恨不蚤。
屈曲有深言,直捷无行路。
暗明绝暗明,回互不回互。
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
一喝双耳聋,一蹋全身倒。
释子非百丈,山僧非马祖。
荷担莫迟回,须记四十五。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对话,探讨了生命、修行、觉悟等深刻的人生议题。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修行的深入思考。

首句“我年五十一,适汝四十五”,诗人以自己的年龄与友人的年龄相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接着,“面目各老大,法身无遮护”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貌会逐渐衰老,但内心的法身(即精神本质)却不受岁月影响,强调了精神层面的重要性。

“七年小除夕,喜共今年度”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新的一年里相聚的喜悦,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聚,但能共同度过,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道在忧弥深,空忧愧无补”体现了诗人对修行道路上困难和挑战的深刻理解,即使心中充满忧虑,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而非空想。

“爱尔性忱挚,惧尔性疏稿”是对友人性情的评价,诗人欣赏友人真诚的情感,同时也担心其在修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忽或不足。

“我归自栖贤,晤别犹草草”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匆忙,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不舍。

“臷庵一月谈,投机恨不蚤”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深入交流的渴望,遗憾未能更早地进行这样的对话。

“屈曲有深言,直捷无行路”意味着在修行之路上,有时需要曲折迂回地探索,而有时则需要直接、简洁地表达,两者各有其价值和必要性。

“暗明绝暗明,回互不回互”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要超越表面的明暗,达到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同时也要避免机械地重复过去的经验。

“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追求,认为只有达到极高的层次,才能彻底清除一切杂念和障碍。

“一喝双耳聋,一蹋全身倒”是禅宗中的比喻,意指通过某种激进的修行方式,使心灵得到彻底的净化和觉醒。

“释子非百丈,山僧非马祖”表明诗人并不将自己与历史上著名的禅师相提并论,而是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之路。

最后,“荷担莫迟回,须记四十五”鼓励友人勇往直前,不要拖延,记住彼此相遇的时刻,寓意着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友情、修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