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出处:《寄汴州令狐楚相公》
唐 · 姚合
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
梁园台馆关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几时诏下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閤门。
梁园台馆关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几时诏下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閤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汴水:古代河流名,指汴河,今河南开封附近。浑:形容水不清澈。
鼙鼓:古代的一种战鼓。
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林,后泛指名胜之地。
相府:宰相或高级官员的府邸。
丹阙:红色的宫殿门楼,代指皇宫。
閤门:宫门,古代皇宫的出入口。
翻译
汴水从此不再浑浊,秋风吹过响起战鼓声在城根。梁园的亭台楼阁关东地区已所剩无几,丞相府的旗帜象征着天下最高的威严。
诗歌优美四海之内无人敢应和,政绩昭著三郡之内自然没有冤案。
何时能接到圣旨返回京城,再次率领百官进入宫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恢宏的景象,表达了对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地方官府威严和政治成就的赞赏。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汴水从今不复浑",汴水清澈不再混浊,象征着政治的明朗与社会的安定。
"秋风鼙鼓动城根",秋风吹过城墙脚下的鼓点,形容战争气氛的消散和平静的到来。
"梁园台馆关东少",汴州作为古都,其建筑宏伟,与关东(指华北地区)相比,实属罕见。
"相府旌旗天下尊",相府即地方官府,旌旗飘扬,象征着尊贵和权威遍及全国。
"诗好四方谁敢和",诗人自信其作品美妙,无人能与之媲美。
"政成三郡自无冤",政治清明,三郡之地民心所向,没有怨言。
"几时诏下归丹阙",期待着朝廷的诏令,希望尽快返回帝都(丹阙即指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
"还领千官入閤门",带领众多官员重返宫禁之内。
整首诗通过对汴州景色的描绘和政治成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地方官府稳固与威严的认可,以及期待朝廷诏令返回帝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