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峰头观落日,霞表诗情极孤纵
出处:《重阳后一日同人定慧寺山门夜坐》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晚上峰头观落日,霞表诗情极孤纵。
夜来山门踏明月,呼吸风雷转空洞。
松杉挂月是何年,写影惊涛法梁栋。
千洄万激声合时,门内霜钟初发瓮。
坐阶五人相对闲,抚掌山灵撰幽梦。
欲诉烦冤访彭屈,傥出琴高波裂缝。
明月清风孰为我,颠倒悲欢笑搏控。
不如遗世老磐陀,镇卧奔腾了宾送。
夜来山门踏明月,呼吸风雷转空洞。
松杉挂月是何年,写影惊涛法梁栋。
千洄万激声合时,门内霜钟初发瓮。
坐阶五人相对闲,抚掌山灵撰幽梦。
欲诉烦冤访彭屈,傥出琴高波裂缝。
明月清风孰为我,颠倒悲欢笑搏控。
不如遗世老磐陀,镇卧奔腾了宾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山门旁静坐赏景的画面,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哲理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
首句“晚上峰头观落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群峰静默的画面,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接着,“霞表诗情极孤纵”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壮丽的晚霞之中,表现出一种独立不羁的诗性情怀。
“夜来山门踏明月,呼吸风雷转空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神秘与壮阔,月光洒满山门,风雷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营造出一种既壮美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松杉挂月是何年,写影惊涛法梁栋”则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古老与永恒,松杉与明月的结合,仿佛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引发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千洄万激声合时,门内霜钟初发瓮”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潺潺声与霜钟的悠扬,两者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坐阶五人相对闲,抚掌山灵撰幽梦”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静坐,共同编织着关于自然与人生的梦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欲诉烦冤访彭屈,傥出琴高波裂缝”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求解脱与智慧的愿望,希望如同古代的琴高一样,能够穿越波涛,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明月清风孰为我,颠倒悲欢笑搏控”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明月与清风虽美好,但最终都归于自我,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不如遗世老磐陀,镇卧奔腾了宾送”以磐陀石比喻,象征着诗人希望像磐陀一样,远离尘嚣,静静地见证世间的一切变迁,最终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