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婢,花优昙
出处:《桂殿秋九首》
清 · 奕绘
石榴婢,花优昙。
七年银烛侍清谈。
七年已抱五年病,舍利舁床听小参。
七年银烛侍清谈。
七年已抱五年病,舍利舁床听小参。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石榴婢在桂殿秋中的生活与情感。通过“花优昙”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巧妙地将石榴婢的美丽与昙花一现的短暂相联系,暗示了她命运的多舛与生活的短暂美好。
“七年银烛侍清谈”,描绘了石榴婢七年如一日,陪伴在主人身边,聆听高雅的谈话,享受知识与文化的熏陶。这句不仅展现了她的忠诚与智慧,也暗示了她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界世界的向往。
然而,“七年已抱五年病”,转折处揭示了石榴婢身体的虚弱与生命的脆弱。七年的时间,她却饱受疾病的折磨,这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心灵的挑战。这种对比,使得石榴婢的形象更加立体,她的坚韧与乐观在逆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最后,“舍利舁床听小参”,以佛教中的“舍利”象征着精神的永恒与超越,而“舁床”则暗示了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对智慧的倾听,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与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石榴婢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她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超脱。这种对人性光辉的赞美,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也是对美好品质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