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满把晶荧雪霜色,特达天姿几人识全文

满把晶荧雪霜色,特达天姿几人识

出处:《琢玉歌
宋 · 田锡
蓝溪中,荆山峰。
结灵凝粹生群玉,飞英荡彩如长虹。
野人初向深崖得,蹋著云根风雨黑。
满把晶荧雪霜色,特达天姿几人识
治玉之工初琢成,荧荧辉彩锵锵声。
方瑚圆琏荐宗庙,苍佩玄圭颁帝庭。
尧兵曾用丹浦战,汉斗已碎鸿门营。
我愿琢为北斗柄,指麾五星齐七政。
庶使阴阳造化机,四时六气随吾令。

注释

蓝溪:蓝色的溪流。
荆山:古代山名。
灵凝:灵气凝聚。
群玉:众多美玉。
飞英:飞散的玉屑。
云根:云雾下的岩石。
晶荧:晶莹闪亮。
特达:独特出众。
治玉:琢玉。
荧荧辉彩:明亮的光芒。
方瑚圆琏:方形的玉杯和圆形的玉盘。
苍佩玄圭:青色的佩饰和黑色的玉璧。
丹浦:古代地名,与战争相关。
鸿门营:历史事件,刘邦与项羽的鸿门宴。
北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柄星。
四时六气:四季和六种基本气候。

翻译

在蓝溪之中,荆山之巅矗立。
灵秀汇聚,凝聚出群玉般的瑰宝,飞散的光彩如长空彩虹。
山野之人初次在深崖发现,踏着云雾,风雨交加的环境中找到它。
握在手中,它晶莹如雪霜,独特的美质又有几人能识?
巧匠精心雕琢,它发出荧荧光辉,锵锵声响。
这玉器被供奉于宗庙,深色的佩饰和黑色的圭璋被赐予帝王殿堂。
昔日尧帝曾用它在丹浦战场,汉代的争斗已在鸿门营中破碎。
我愿将它打造成北斗的柄,指挥星辰,让五星与七政同轨。
或许能借此掌控天地变化,四季六气皆遵从我的意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琢玉图景,诗人以高度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对琢玉工艺的赞美与自我超越的愿望。蓝溪荆山峰间,灵凝粹的群玉生长,飞英飘逸如同长虹绚烂,显示了玉石的纯净无瑕和天然之美。

"野人初向深崖得,蹋著云根风雨黑。" 这两句写出了寻找珍贵玉石的艰难和神秘,仿佛只有那些勇敢攀登深山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宝物。而他们在风雨交加中,与云雾同行,更增加了玉石的传奇色彩。

"满把晶荧雪霜色,特达天姿几人识。" 这里诗人用手中的晶莹玉石比喻,那种透明如雪霜般的颜色,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领略其中的天然之美和工艺之精。

接下来的几句 "治玉之工初琢成,荧荧辉彩锵锵声。方瑚圆琏荐宗庙,苍佩玄圭颁帝庭。" 描述了琢玉的过程,那种初始的琢磨与最终成型后的光彩夺目,每一个琢刻都如同音乐般悦耳动听。而这些精美的玉器不仅供奉在宗庙之中,更是赐予帝王使用,体现了其尊贵的地位。

诗的后半部分 "尧兵曾用丹浦战,汉斗已碎鸿门营。" 提到了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和珍贵玉器的传说,这些玉器不仅是工艺的代表,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而最后几句 "我愿琢为北斗柄,指麾五星齐七政。庶使阴阳造化机,四时六气随吾令。"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将玉石琢磨成北斗之柄,能够引导和控制宇宙的运行,这不仅是对工艺的追求,更是一种超越凡人的宏大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琢玉艺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工艺之精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