跏趺依古佛,箕踞对时人
出处:《箕踞轩赠郭圣仆》
明 · 徐熥
大隐不违亲,幽居少四邻。
跏趺依古佛,箕踞对时人。
习懒成迂癖,长斋了夙因。
形骸耽句瘦,囊橐积书贫。
薜荔裁奇服,耕桑作外臣。
柴门多紫气,木榻绝红尘。
谊以枌榆笃,交于草莽真。
愧予贪问字,忘却往来频。
跏趺依古佛,箕踞对时人。
习懒成迂癖,长斋了夙因。
形骸耽句瘦,囊橐积书贫。
薜荔裁奇服,耕桑作外臣。
柴门多紫气,木榻绝红尘。
谊以枌榆笃,交于草莽真。
愧予贪问字,忘却往来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首联“大隐不违亲,幽居少四邻”点出这位隐士虽远离尘嚣,但并未与亲人疏远,依然保持着与世人的联系。接着,“跏趺依古佛,箕踞对时人”两句,形象地展示了隐士的日常生活,他或坐禅于古佛旁,或随意而坐,与周围的人交谈,体现了其超然物外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生活态度。
“习懒成迂癖,长斋了夙因”则揭示了隐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他因长期的懒散而形成独特的习惯,通过长期素食来了却前世的因果,表现出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顺应。接下来的“形骸耽句瘦,囊橐积书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精神世界,他沉迷于文字的韵律之美,虽然物质生活贫困,但内心富足,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薜荔裁奇服,耕桑作外臣”则展现了隐士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的亲近和尊重,他用薜荔这种植物制作奇特的衣物,从事农耕和养蚕,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最后,“柴门多紫气,木榻绝红尘”两句,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祥和,柴门之外似乎弥漫着祥瑞之气,木榻之上远离了世俗的喧嚣。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