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
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
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
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
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
注释
山樵:山中的樵夫。踏:行走。
江边:河边。
赋:歌颂,描绘。
荦确:形容石头坚硬、崎岖。
摩挲:抚摸。
齿发:牙齿和头发,代指年龄。
华亭:地名,今上海松江区。
东注:向东流。
翻译
昔日热爱山野樵夫的生活,如今踏上同样的山路。江边春天的气息渐浓,梅树和柳树都值得吟咏。
崎岖的石径狭窄,白浪打湿了衣鞋。
临近深渊,鱼龙受惊,摸着悬崖,飞鸟也感到害怕。
古老的石刻难以细读,只有青苔保护着残缺的部分。
岁月的痕迹难以考证,但我更加仰慕这些书法艺术。
我反复摩挲,感慨再三,想多停留一会儿。
世俗习气还未清除,感叹时光匆匆,自己已老。
华亭的鹤儿自然归巢,长江水只向东流。
千年的寂静与孤独,夕阳在烟雾中落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春日游历于焦山时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
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
表明诗人曾经热爱过山中的樵夫(指古代隐逸之士)留下的文字,现在则亲自踩着他们曾走过的小径。这里流露出对古人的崇敬和向往。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春天到来,一切生机勃发,连梅花、柳树都变得诗意盎然,可以成为吟咏的对象。这两句描绘了江边春色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更新换代之美的赞赏。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荦确”形容树木交错的样子,“石径微”则是指小路蜿蜒曲折,几乎要隐没在繁密的树林之间。诗人穿行其间,不禁感到一阵清凉,连衣服都被溅起的浪花打湿。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溪流潺潺的景象。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诗人站在深渊之旁,看见水中的鱼龙惊慌逃窜,而攀附在悬崖上的猿鸟也因而惊恐不安。这两句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
诗人发现了一些年代久远的刻字,但由于年华悠长,这些文字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有的地方甚至被青苔野草所覆盖。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
随着时光的流逝,要想全面理解这些古老文字的意义并非易事。然而,诗人通过研究这些字迹,对于书法艺术却越发产生了敬意和留恋。这两句展示了词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
诗人轻抚着这些古老文字,不禁发出三声叹息,原本想要离开,却又忍不住在这里多逗留片刻。这两句流露出词人对历史的深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
诗人心中还沉浸于这份对古人的崇敬之情,尚未完全释怀,对于时光匆匆,不禁生出些许怅恨。这两句传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的情感。
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
诗中提到“华亭”,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字。诗人看到鹤鸟自动返回它们的栖息地,而长江则一如既往地向东流去。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对于那些已经消逝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和情怀,只能留下无尽的沉思。而夕阳西下的景象,更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这两句是对整个诗意的一种总结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