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
出处:《次韵王微之登高斋》
宋 · 王安石
台殿荒墟辱井堙,豪华不复见临春。
北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
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
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
北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
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
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
注释
荒墟:废弃的遗迹。临春:宫殿名,代指昔日繁华。
漠漠:形容云层浓厚。
南埭:南方的堤岸。
蔽亏:遮蔽亏损,形容松树枯萎。
雉:野鸡。
红梁:红色的屋梁,代指宫殿。
暗尘:暗淡的尘埃,象征衰败。
翻译
宫殿荒废,古井填满,昔日繁华不再,临春阁已成遗迹。北山笼罩着低沉的乌云,仿佛与地面相接,南边的堤岸上,水面映照出人们的身影。
昔日驰道上的松树半死不活,射箭场已被掩埋,野鸡变得温顺。
登高望远,一首挽歌哀悼逝去的国家,想象那红色的屋梁如今已落满暗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颓废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繁华时期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状况的感慨。开篇“台殿荒墟辱井堙,豪华不复见临春”两句,通过对古代宫殿、园林的废墟和水井的描述,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触。豪华一去不复返,只剩下荒凉的景象迎接每一个来临的春天。
接着,“北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两句,则将目光转向自然景观,北山和南埭都被描绘得相当萧瑟,云雾低垂、河水悠长,都在映衬着人的孤独与寂寞。
“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两句,更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荒凉和人事的废弃。驰道即古代用于赛马的场所,现在却被杂草所覆盖,显得凄凉;射场,即练习射箭的地方,也已被野生的雉(一种植物)所埋没,这些都是过往荣华不再的象征。
最后,“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两句,诗人在高处吟唱,心中充满了对失去的国家和文明的哀伤。红梁,即宫殿的红色椽子,这里用来象征古代的辉煌,而现在只剩下落下的尘土。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与现实、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其深厚的情感和对古代文明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悲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