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屋一小憩,老妪若见哀
出处:《大浪滩步至东馆》
宋末元初 · 方回
瞬息阅一纪,作郡初此来。
小城虽寂寞,尚复具舆台。
患难偶未死,覂乏良可咍。
夜泊大浪滩,沽酒登崔嵬。
随我别无物,但有双破鞋。
破鞋足徒步,何必车中栖。
质明日尚凉,行行高峰西。
秋暑草不露,脚胫黏灰埃。
破屋一小憩,老妪若见哀。
万事岂可测,熙怡付齐谐。
小城虽寂寞,尚复具舆台。
患难偶未死,覂乏良可咍。
夜泊大浪滩,沽酒登崔嵬。
随我别无物,但有双破鞋。
破鞋足徒步,何必车中栖。
质明日尚凉,行行高峰西。
秋暑草不露,脚胫黏灰埃。
破屋一小憩,老妪若见哀。
万事岂可测,熙怡付齐谐。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行走于崎岖山路上的心境与遭遇。诗中“瞬息阅一纪”表明时间飞逝,自从来到这个郡已有一段不短的时日,而“患难偶未死”,则透露出诗人经历了许多困苦和生死考验,但还幸存下来。
“夜泊大浪滩,沽酒登崔嵬”一句,展现了诗人在荒凉之地停歇,更添几分孤独与苍凉。接着,“随我别无物,但有双破鞋”,则写出了诗人的贫穷和不羁自由,他的行囊中除了那双破旧的草鞋外,已无他物。
“质明日尚凉,行行高峰西”表达了清晨时分,天气尚冷,而诗人却要继续攀登高山向西行进。接下来,“秋暑草不露,脚胫黏灰埃”则描绘了秋季的艳阳下,草木都不显露,而诗人的双腿却沾满了尘土。
最后,“破屋一小憩,老妪若见哀”写出了诗人偶然发现的一处破旧小屋和那里遇见的一位慈祥的老妇的情景,这也许是诗人在旅途中难得的温暖片刻。全诗以“万事岂可测,熙怡付齐谐”作为收尾,表达了面对纷乱复杂的人世,诗人只能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动荡岁月中的坚韧不拔,以及他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接受和超然置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