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出处:《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唐 · 白居易
形骸僶俛班行内,骨肉句留俸禄中。
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
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
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形骸:指人的形体、身体。僶俛:形容忙碌,低着头努力的样子。
班行:指官场的行列或等级。
骨肉:比喻亲人。
句留:停留,这里指为了生计而留在官场。
俸禄:古代官员的薪水。
攀缘:比喻因世事牵绊而不能自拔。
恩爱:深厚的感情,这里指亲情和人情。
庐山:中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常被文人墨客视为隐居之地。
竹院:可能是诗人的居所,也可能象征清静的生活。
洛水:中国河南省的一条河流,古时文化繁荣之地。
白须翁:白发老翁,代指年老的诗人自己。
翻译
身形忙碌在官场之中,骨肉之亲为了俸禄而停留。无奈世事如攀缘般难以割舍,明知恩爱情深最终也是空。
草堂长久地关闭在庐山之下,竹院新离别于洛水之东。
只是自己未能归隐山林,世间又有谁需要一位白发老翁呢?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所作,名为《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形骸僶俛班行内,骨肉句留俸禄中”描绘了一种颓废、衰老的境象,“形骸”指的是枯槁的树木,而“骨肉”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里的“班行”和“俸禄”都是对过往生活的写照,透露出一种无法挽回的失落感。
接着,“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哀愁。攀缘随手长,形象地描绘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力回天之感,而“恩爱到头空”则是对曾经美好情感的消逝表示了深深的遗憾。
再看下半首:“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这里,“草堂久闭庐山下”表现出诗人对于旧居的怀念,那座曾经的草堂如今已经关闭,而“竹院新抛洛水东”则是对现居环境的一种描述,通过对比强化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最后,“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诗人坦言自己无法回到过去,也无力改变现状,而“世间谁要白须翁”则是一种自嘲和无奈,表明在这个世界上,谁会在乎一个老年的人的感慨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旧隐与新居,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法挽回失去之物的无奈。白居易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不禁沉思于时间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