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出处:《寄钱塘罗给事》
唐 · 齐己
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
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愤愤:非常愤怒的样子。呕:倾吐,写出。
谗书:含有诽谤内容的书信或文章。
无人:没有一个人。
诵:传颂,朗诵。
子虚:这里比喻虚构的美好事物,源自古文《子虚赋》。
伤心:感到悲痛。
天祐末:指历史上的某个末期,这里泛指一个时代的结束。
搔首:以手挠头,表示焦虑或思考。
懿宗初:指某个帝王即位初期,这里象征一个新的开始。
海树:海边的树木。
青丛:青绿色的树丛。
短:不高,矮小。
湖山:湖泊与山峦。
翠点:翠绿的斑点。
疏:稀疏,不密集。
秋涛:秋天的波浪,特指钱塘江的秋潮。
看足否:是否已经看够。
罗刹石:传说中凶险的地方,比喻危险的环境。
边居:居住在旁边。
翻译
满怀愤怒写下诽谤之文,却无人传颂那虚构的美好。在天祐末年令人痛心,抚首叹息始于懿宗初年。
海边树木青绿但矮小,湖光山色翠绿点点稀疏。
壮观的秋日波涛可曾看够?你是否住在凶险的罗刹石旁?
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苦闷的哀愁。开篇“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未被赏识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古籍《左传》、《国语》的喜爱和渴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学问。紧接着“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朝代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先祖功业的怀念之情。
在下片,“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观,其中“海树”可能指的是靠近大海的树木,而“湖山翠点疏”则是对湖光山色的一种描绘。这些景物不仅美化了诗人的居所,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中“秋涛”可能指的是秋天的波涛或者是秋天的溪流,而“罗刹石边居”则描绘了诗人隐居的场景。这里的“看足否”表达了一种对目前生活状态的自我询问,是否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寂寞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