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出处:《寿崔侍郎三首 其二》
宋 · 吴泳
胸次知蟠几监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注释
胸次:内心深处。知蟠几监书:深藏智慧。
事随天理:遵循自然法则。
只平铺:有序展开。
京兆:京城。
德星社:象征道德和智慧的社团。
揽取:肩负。
西峨明月湖:比喻使命或责任。
民岂无衣:人民并非没有衣裳。
须补绽:需要缝补。
极元:国家根基。
有柱:需要支撑。
天授:上天赋予。
西平意:西平的意愿。
绣帽临戎:身披战袍。
为万夫:为万民效力。
翻译
心中明白如蟠龙般深藏智慧,事务遵循自然法则有序展开。我来自京城德星社,肩负使命,如同西峨明月湖的光芒。
人民并非没有衣裳需缝补,国家根基稳固需要支撑。
要理解上天赋予西平的意愿,就是身披战袍,为万民安定效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泳的作品,名为《寿崔侍郎三首》之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祝寿诗,颇含深意。
"胸次知蟠几监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此两句表达了对被祝寿者的学识和品德的赞赏,"胸次"指内心,"蟠几"形容书籍众多,"监书"则意味着广泛阅读,深有所获;"事随天理"说明其处理事情皆合乎自然法则,而"平铺"一词,则表现了诗人对其公正无私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两句: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这里通过"京兆"、"德星社"和"西峨明月湖"等意象,描绘了一种清新脱俗的高洁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被祝寿者非凡品格与不染尘世之美好的赞扬。
再看后两句: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这两句则以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被祝寿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就像老旧的衣物需要修补一样,人民对于德高望重之人的期待与依赖也如同对待珍贵之物般地去维护和支撑。
最后两句: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这里诗人通过"天授"和"西平"的概念,暗示了被祝寿者能够顺应天命,实现国家太平之美好愿景;而"绣帽临戎"形象,则表现出他在边疆军营中的英姿飒爽,以及其带兵御敌、保家卫国的勇猛与决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被祝寿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