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
出处:《虚假行》
宋 · 吕南公
虚假复虚假,名陶不知瓦。
养子役于人,不如生犬马。
公私严忌讳,势利关取舍。
奉生既疏违,丧死更苟且。
苴麻不敢服,桐竹何由把。
未得久哀呼,方当勤唯喏。
百年闻罔极,一瞬经庐下。
岂不近冠裳,驱牵到乖寡。
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
终制负凶缞,兴辞泪如泻。
诸儒论鄙俗,不若都人雅。
请问雨间民,谁为称情者。
养子役于人,不如生犬马。
公私严忌讳,势利关取舍。
奉生既疏违,丧死更苟且。
苴麻不敢服,桐竹何由把。
未得久哀呼,方当勤唯喏。
百年闻罔极,一瞬经庐下。
岂不近冠裳,驱牵到乖寡。
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
终制负凶缞,兴辞泪如泻。
诸儒论鄙俗,不若都人雅。
请问雨间民,谁为称情者。
鉴赏
这首诗《虚假行》是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通过对比犬马与养子、冠裳与山野、凶缞与兴辞等多重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伪现象和人性的扭曲。
首句“虚假复虚假,名陶不知瓦”开篇即点明主题,以“虚假”二字贯穿全诗,暗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接着,“养子役于人,不如生犬马”一句,将养子与犬马进行对比,讽刺了人们在对待亲人与宠物的态度上的差异,突显出社会道德的沦丧。
“公私严忌讳,势利关取舍”则揭示了在权力与利益面前,人们往往选择违背道德的原则,体现了社会的功利主义倾向。“奉生既疏违,丧死更苟且”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生死大事上也难以坚守本心,表现出人性的脆弱与社会的冷漠。
“苴麻不敢服,桐竹何由把”描绘了在丧葬礼仪上的虚伪,即使面对亲人离世,人们也无法真正表达哀痛之情。“未得久哀呼,方当勤唯喏”则指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力与无奈,以及在社会压力下的妥协。
“百年闻罔极,一瞬经庐下”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岂不近冠裳,驱牵到乖寡”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外在身份与地位时,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描述了那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人们,与社会的虚伪形成鲜明对比。
“终制负凶缞,兴辞泪如泻”表达了对传统丧葬礼仪的反思,以及对内心情感的释放。“诸儒论鄙俗,不若都人雅”则通过对比学者与普通人的观点,揭示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请问雨间民,谁为称情者”最后提出疑问,呼吁人们思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真我,寻找真正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性、道德、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真善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