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地高僧楚地逢,僧游蛮锡挂垂松
出处:《江西逢僧省文 其一》
唐 · 曹松
闽地高僧楚地逢,僧游蛮锡挂垂松。
白云逸性都无定,才出双峰爱五峰。
白云逸性都无定,才出双峰爱五峰。
注释
僧:指和尚或修行者。楚地:古代中国南方地区,这里泛指楚国或湖北一带。
蛮锡:僧人的锡杖,通常由金属制成,象征僧侣的身份。
垂松:低垂的松树,可能象征着静谧或僧人的生活环境。
逸性:超脱的性格或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无定:没有固定,形容白云飘忽不定。
双峰:两座山峰。
五峰:此处可能指更多的山峰,也可能象征着僧人对更多风景的喜爱。
翻译
福建的高僧在楚地相遇,僧人游历时,他的锡杖挂在垂松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闽地与楚地之间旅行的情景。"闽地高僧楚地逢"表明诗人遇到了来自福建(闽地)的高僧,这位高僧正在湖南或湖北一带的楚地游历。"僧游蛮锡挂垂松"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位高僧在山林之间穿行,可能是用一些简陋的工具(蛮锡)来帮助攀爬,而他的衣物(挂垂松)随着他移动飘动。
"白云逸性都无定"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高僧自由不羁、如白云般无拘无束的性情的赞美。这位高僧没有固定的居所,他的生活状态就像那飘渺的白云,没有固定不变。
"才出双峰爱五峰"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这位高僧刚从两座山(双峰)出来,似乎对更远处的五座山(五峰)有所向往之情。这不仅描绘了高僧的行踪,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旅行生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灵魂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