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干当年子建亲,景文今代大苏宾
出处:《答提点纲马驿程刘修武翰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公干当年子建亲,景文今代大苏宾。
绝知将种仍诗种,不放骚人与外人。
绝知将种仍诗种,不放骚人与外人。
注释
公干:指曹植,三国时期文学家。子建:曹植的字,以其才情著称。
景文:指谢景文,古代文人名号。
大苏:苏轼的尊称,北宋著名文学家。
宾:宾客,此处指受到尊敬的人物。
将种:将相之才,比喻有领导才能的人。
诗种:诗人之才,指文学才华。
骚人:泛指诗人。
外人:局外人,非文学圈内的人。
翻译
当年公干如同子建般亲近如今景文如同当代的大苏嘉宾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前贤后进的赞美之作。开篇两句“公干当年子建亲,景文今代大苏宾”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巨匠如公孙干、子建,以及唐宋时期的文学大家王维(字摩诲,号蒙叟,又称王右丞)、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的推崇与亲近之情。这里的“亲”字,既表明了诗人对这些前人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渴望与他们心灵上的交流。
第三句“绝知将种仍诗种”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传承文学精神的坚定信念。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和理解应该通过诗歌这种形式来传递,不应流于浅薄或外在的表象。这里的“绝知”是指深邃而独到的见解,而“将种仍诗种”则强调了诗人对于保持诗歌纯净血统的执着。
最后一句“不放骚人与外人”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这种文学立场。这里的“骚人”指的是那些能够理解并欣赏高雅文学作品的人,而“外人”则是泛指那些不能共鸣、无法深入了解真正诗意之美的人。诗人不愿将自己心中的诗歌理想与这些“外人”分享,体现了一种保护文学纯粹性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文学巨匠的称颂,以及对于保持文学传承和内在精神的坚守,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文学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