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
出处:《归宗道中》
宋 · 释道潜
朝日未出海,杖藜适松门。
老树暗绝壁,萧条闻哀猿。
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
数辰竞一墟,邸店如云屯。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㹠。
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
区区较寻尺,一一手自翻。
得无筋力疲,两鬓埋霜根。
吾乡东南会,百货常源源。
金镮衣短后,群奴列昆崙。
通衢旅犀象,颠倒同篱藩。
鲛绡与翡翠,触目亦已繁。
少壮供所役,耆年卧高轩。
翁今处穷独,未易听我言。
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
老树暗绝壁,萧条闻哀猿。
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
数辰竞一墟,邸店如云屯。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㹠。
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
区区较寻尺,一一手自翻。
得无筋力疲,两鬓埋霜根。
吾乡东南会,百货常源源。
金镮衣短后,群奴列昆崙。
通衢旅犀象,颠倒同篱藩。
鲛绡与翡翠,触目亦已繁。
少壮供所役,耆年卧高轩。
翁今处穷独,未易听我言。
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松门出发,行走在归宗道中的所见所感。清晨的阳光尚未照耀大海,诗人手持藜杖,步入宁静的松林。沿途的老树枝干苍劲,绝壁上偶尔传来哀猿的啼鸣,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随着行程的推进,诗人逐渐进入村庄,农夫们纷纷让路,喧闹声此起彼伏。村庄内,人们忙碌于交易,无论是布匹、纸张、鸡犬还是各种农具,都汇聚于此。老翁在其中主持贸易,动作熟练,备受尊敬。他们一丝不苟地计算着每寸每尺,亲自翻阅货物,尽管可能感到筋疲力尽,但岁月已在他们的鬓角留下了霜白。
诗中还提到了家乡的繁荣景象,金环装饰的衣物、排列整齐的奴仆、街道上的犀牛象牙、琳琅满目的珍稀物品,以及年轻时的忙碌与年老后的安逸生活对比。然而,诗人特别关注的是那位独自生活在贫困中的老翁,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不易理解的心情。
最后,诗人决定为家人准备盐米,回到家中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繁忙与多样性,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不同阶层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