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贫不去怜杨子,乞巧无缘负柳侯
出处:《和周廷瑞别驾末首反其意以为戏耳三首》
明 · 苏葵
一区未构贮书楼,十乘相随事远游。
大道未闻浑忘老,壮心原在绝悲秋。
逐贫不去怜杨子,乞巧无缘负柳侯。
世事古来何独我,利名关外展眉头。
大道未闻浑忘老,壮心原在绝悲秋。
逐贫不去怜杨子,乞巧无缘负柳侯。
世事古来何独我,利名关外展眉头。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和周廷瑞别驾末首反其意以为戏耳三首(其二)》中的一节。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豁达态度。
首句“一区未构贮书楼”,描绘了诗人尚未完成建造藏书楼的情景,暗示他对知识的追求与对文化的热爱。接着,“十乘相随事远游”一句,展现了诗人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他与十乘之车相伴,四处游历,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广阔的世界。
“大道未闻浑忘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大道的追求,即使年岁渐长,也未曾忘记对真理与智慧的探索。“壮心原在绝悲秋”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青春活力与积极心态的坚持,即使面对秋天的萧瑟,内心的激情与斗志依然如初。
“逐贫不去怜杨子,乞巧无缘负柳侯”两句,运用典故,以杨朱与柳恽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理解。杨朱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为我”哲学;柳恽则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以才华横溢著称。诗人在这里借古喻今,表明自己虽追求个人价值,但并不因此而忽视友情与道德责任。
最后,“世事古来何独我,利名关外展眉头”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与超脱。他认为,世间的得失与荣辱并非仅限于自己,而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名利,认为它们不应成为束缚心灵的枷锁,而应是展露真我、追求内心平静的途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自由、友情以及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与高远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