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
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
萦花始遍合欢枝,游丝半罥相思树。
春楼初日照南隅,柔条垂绿扫金铺。
宝钗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
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
城头杨柳已如丝,今年花落去年时。
折芳远寄相思曲,为惜容华难再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色:春天的景色。东来:从东方过来。
渭桥:位于渭水上的桥梁,此处泛指东方的地点。
青门:长安东面的城门,代指京城的出入口。
垂柳:柳树,枝条下垂。
长杨:长杨宫,古代宫殿名。
西连:向西连接。
建章路:通往建章宫的道路,建章宫也是古代宫殿。
汉家:指汉朝,这里泛指皇家。
林苑:皇家园林。
萦花:缠绕的花朵。
合欢枝:合欢树的枝条,合欢树象征夫妻恩爱。
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或其他细长飘浮物。
相思树:象征爱情忠贞不渝的树。
春楼:春天里的楼阁。
初日:早晨的太阳。
南隅:南边的角落。
柔条:柔软的枝条,这里指柳条。
金铺:金色的地面装饰,也可能指门铺首,这里形容奢华。
宝钗:珍贵的发钗。
倭堕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髻样式,偏垂在一边。
锦带:华丽的腰带。
连理襦:绣有连理枝图案的短衣,象征夫妻和谐。
柳塞:边塞之地,柳可指代边关。
淹戎幕:长期滞留在军营之中。
银烛:白色的蜡烛,常用于夜间照明,这里增添凄清氛围。
愁梦:充满忧愁的梦境。
芳树:开花的树,春天的树。
玉管:玉制的笛子,也可泛指乐器。
春风夜:春夜,春风拂面的夜晚。
罗衣薄:轻薄的丝质衣服,春天穿着。
已如丝:已经变得像丝一样柔软细长。
今年花落:今年花儿凋谢的情景。
去年时:与去年相同的时候。
折芳:折取芬芳的花枝。
远寄:从远处寄送。
相思曲:表达相思之情的歌曲或诗篇。
容华:美丽的容貌。
难再持:难以长久保持。
翻译
春色自东方越过渭水桥而来,青门处的垂柳有成百上千条。长杨宫的西边连接着建章宫的大道,汉代的皇家园林数不胜数。
花朵缠绕开始遍布合欢树枝,飘荡的游丝半挂着依恋在相思树上。
春日的阳光初次照耀在南边的楼阁,柔软的柳条垂下绿色轻拂金色的地面。
美人新梳了倭堕髻发型,锦绣的腰带交叉垂下搭配着连理图案的短衣。
自怜身处边塞军营久未归,夜晚银烛下长泣梦中满是愁。
清晨的树木催促着新的笛声响起,春风吹拂使罗衣显得更加轻薄。
城头的杨柳已经如丝般柔软,今年的花落如同去年的那个时节。
折取芳香的花枝遥寄相思的曲意,惋惜青春的美貌难以再次把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头两句“春色东来度渭桥,青门垂柳百千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渭桥旁的春色如潮水般涌来,绿意盎然的柳枝如织网一般密布。
接下来的两句“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进一步扩展了景象的广度,长杨树与古时的建章宫相连,汉代遗留下的林苑繁茂至极。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萦花始遍合欢枝,游丝半罥相思树”中的“萦花”和“游丝”都是春天特有的细腻笔触,它们似乎在传递着某种情愫。柳絮随风飘散,轻柔地缠绕在一起的枝头间,或许正是诗人内心相思之情的外化。
“春楼初日照南隅,柔条垂绿扫金铺”则描绘了室内景象,春光透过窗棂,照耀着屋宇的一角,而柳枝轻柔地垂挂如同用金丝织就的锦缎。
“宝钗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中的装饰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这些精致的描写透露出诗人心中所蕴含的情感复杂。
“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则流露出一丝哀伤之情,诗人在这春色中感到自己被时光隔绝,如同被冷落的戎幕一般。而那银色的烛火仿佛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长啼而不息。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中的“芳树”和“玉管”都带有一种清新的气息,但春风的夜间吹拂却让罗衣变得更加轻薄,这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
“城头杨柳已如丝,今年花落去年时”中,杨柳已经变得细若丝线,而这年的花朵纷纷凋落,恰似去年此时的情景。这种重复的景象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最后,“折芳远寄相思曲,为惜容华难再持”则是诗人对逝去美好的珍视和留恋之情的直接表达。他通过折柳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为那些难以重新拥有的事物感到惋惜。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透过春天的繁华景象,抒写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的留恋,以及对无法再次拥有之事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