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写人目,德留人衷
出处:《司徒林忠宣公赞》
明 · 郭之奇
五岭之南,百粤之东。
卓生伟人,林左司农。
谦卑以牧,允出自中。
直大而方,即赋乃躬。
脩髯广额,曰貌有颙。
我闻在昔,温厉安恭。
求诸今日,庶乎见公。
揆兹素履,表厥遗丰。
两仕为令,乐只何融。
四垣既历,正色何恭。
廿载家食,敦睦何雍。
形虽三变,道本无穷。
潜见飞跃,公其犹龙。
六卿晚陟,寅协载同。
帝嘉乃德,老成直忠。
归真反朴,急流维风。
云胡能此,至至终终。
呜乎太山云出,天下雨濛。
朝既嘉赖,乡复被蒙。
休休仪表,烱烱德容。
仪写人目,德留人衷。
衣裳我觏,佩玉其瑢。
赞以赞德,匪像是供。
兴歌赤舄,徒仰乌弓。
永言法则,世也其宗。
卓生伟人,林左司农。
谦卑以牧,允出自中。
直大而方,即赋乃躬。
脩髯广额,曰貌有颙。
我闻在昔,温厉安恭。
求诸今日,庶乎见公。
揆兹素履,表厥遗丰。
两仕为令,乐只何融。
四垣既历,正色何恭。
廿载家食,敦睦何雍。
形虽三变,道本无穷。
潜见飞跃,公其犹龙。
六卿晚陟,寅协载同。
帝嘉乃德,老成直忠。
归真反朴,急流维风。
云胡能此,至至终终。
呜乎太山云出,天下雨濛。
朝既嘉赖,乡复被蒙。
休休仪表,烱烱德容。
仪写人目,德留人衷。
衣裳我觏,佩玉其瑢。
赞以赞德,匪像是供。
兴歌赤舄,徒仰乌弓。
永言法则,世也其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对司徒林忠宣公的赞美之作。诗中描绘了林公的高尚品德与卓越功绩,从他的出身、性格、官职经历到最终的道德风范,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诗开篇即点明林公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五岭之南、百粤之东,暗示其出生地的地理特色,同时“卓生伟人”、“林左司农”则直接点明了林公的非凡之处。接着,“谦卑以牧,允出自中”赞扬了林公的谦逊品质和内心的真诚。“直大而方,即赋乃躬”则描述了林公的正直和担当精神。通过“脩髯广额,曰貌有颙”这样的外貌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林公的威严与庄重。
诗中还提到了林公的官职经历,如“两仕为令,乐只何融”,表现了他在地方治理上的才能和乐于为民服务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四垣既历,正色何恭”,体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从容。在长达二十年的居家生活中,“廿载家食,敦睦何雍”,展现了林公的家庭和谐与邻里和睦的精神。尽管经历了三次职位变动,但“形虽三变,道本无穷”,强调了林公坚守道德原则不变的品质。
最后,诗中以“潜见飞跃,公其犹龙”总结了林公的道德风范,将其比作深藏不露的龙,一旦显现,便能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官场中,林公与六卿一同工作,“寅协载同”,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因其“帝嘉乃德,老成直忠”。晚年回归自然,“归真反朴,急流维风”,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林公一生事迹的回顾,高度赞扬了他的品德、智慧和对社会的贡献,表达了对林公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林公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