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
出处:《修先墓作六首》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
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
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
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
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峰之西,多次扶着拐杖攀登,每上一步都犹豫不决,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里通过动作的反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诗人感叹自己的体力已大不如前,剩下的生命还能有多少时间。这种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跃然纸上。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两句,诗人似乎在与天对话,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感慨。尽管经历了长时间的雨水,但最终还是迎来了晴朗的天气,这让他感到欣喜。这里暗含了对生活困境终将过去,美好时光总会到来的期待。
最后,“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诗人独自坐在松林中,听着涛声,心中充满了哀愁。这里的“涛声”可能象征着生活的波折和困难,而“总是哀”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无力和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绘,以及对生命、自然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