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
宋 · 李吕
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
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
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
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
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
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
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
注释
隔:分隔。江:江面。
定:选定。
佳处:美景之处。
放艇:划船。
得:能够。
幽寻:幽静的探索。
直上:径直向上。
云根径:通往云霄的小路。
尽行:全部走过。
霜叶林:覆盖着霜冻的树林。
昔人:古人。
避世:逃避世俗。
此地:这个地方。
钩深:引人深思。
熏染:感染。
幽禽:幽静的鸟儿。
好音:美妙的声音。
翻译
隔着江选定美好的地方,划船深入寻求幽静。径直走上通向云霄的山路,穿过满是霜叶的树林。
古人并非逃避尘世,这里却能让人沉思冥想。
什么东西能如此感染,连幽静的鸟鸣也成了悦耳之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图景。开篇“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两句,诗人通过选择一个隔绝尘世的美丽之地,乘船进入隐秘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远离喧嚣的心境。
接着,“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山入林的情景。这里的“云根径”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霜叶林”则给人一种秋日萧瑟的感觉。
诗人通过“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两句表明,古人并非为了逃避世俗,而是在这样的地方可以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这里的“钩深”暗指的是心灵深处的沟通和理解。
最后,“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山中鸟鸣之声的喜爱。这里的“熏染”一词用得十分巧妙,既形容了自然景色如同熏香般能净化心灵,也暗示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古人隐居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