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出处:《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
唐 · 法振
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白羽:指白色的箭羽,象征军队。驻:停留,停止。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蹄声。
汉垒:汉代的军营,借指中原地区。
带月:在月光下。
破蕃营:攻破敌人的营地。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形容荒凉景象。
河原:河流与平原。
悲笳:悲伤的胡笳声,象征战事。
王母殿:神话中的仙宫,这里可能象征天庭或理想之地。
高旌:高高的旗帜,象征威严和领导。
翻译
三千白羽箭停驻,浩荡万里征程起穿越深重汉代边关,月光下攻克外族营地
荒野草木染河畔色,断断续续的胡笳声响起
渴望朝见王母仙殿,前进路上高举旗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战争后的壮观景象。"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设想了战后残留的白色旗帜随风飘扬,军队在辽阔的沙漠中移动,气势磅礴。"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诗人通过这一句描绘了夜晚出征的情景,月光下战胜敌人的壮举。
接下来的两句"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展现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蔓草河原色"指代了战后荒废的河岸之色,而"悲笳碎叶声"则传达了一种凄美哀伤的情绪。
最后两句"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表明诗人有志向往神圣之所——王母殿,但途中却被高耸的旗帜阻挡。这或许象征着对更高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映射出战后心灵的不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自然环境以及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边塞战争后的复杂情感和深远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