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出处:《哭护国上人》
唐 · 张谓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
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鼠行残药椀,虫网旧绳床。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鼠行残药椀,虫网旧绳床。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过去。喜:欢喜。
三身:佛教中的法身、报身、化身。
净:洁净。
今:现在。
悲:悲伤。
万劫:佛教中指无数世的轮回。
长:长久。
不应:不应该。
归:回归。
北斗:古代星象,象征北方。
西方: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舍利:佛祖或高僧死后遗留的骨灰。
众生:所有生命。
弟子:门徒。
鼠行:老鼠行走。
残药碗:用过的药碗。
旧绳床:破旧的禅床。
别起:另建。
千花塔:华丽的佛塔。
空留:只剩下。
草堂:简陋的住所。
支公:指晋代高僧支遁。
何处:在哪里。
神理:神妙的道理。
茫茫:模糊不清,无法理解。
翻译
过去我欣喜于三身洁净,如今却悲伤于无尽的轮回之苦。本不应回归北方的星辰北斗,而应指向西方的极乐世界。
舍利子让众生得以解脱,僧侣们手持袈裟前行。
老鼠在残余的药碗中穿行,虫网覆盖着破旧的禅床。
曾经建造了千座花塔,如今只留下一座草堂。
支公你如今身在何处?神明的道理对我来说一片茫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作品,名为《哭护国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悼念亡友、表达哀伤之情的诗篇。
诗中“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悲痛。三身净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之身,即本性清净无垢,而“万劫长”则是时间的永恒和生命轮回的无尽,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离去后的深刻哀伤。
接下来的“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两句,则可能暗示着对佛教信仰的某种寄托。北斗星象征方向与恒久,而西方则在佛教中有净土之意,这里诗人或许是在表达对朋友灵魂安息所在的期望。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这两句,舍利是指佛陀遗体火化后留下的圣物,象征着佛法的传承。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表达对亡友遗志的继承与传递之情。
“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荒废与孤寂的情景。残药碗和旧绳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这里却被鼠和虫占据,反映出诗人对朋友离世后留下的空寂空间的感慨。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则是诗人对于亡友纪念之地的描写。千花塔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塔庙,而一草堂则是一个荒废的小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后所留下物质空间的无尽哀思。
最后,“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两句中,支公可能是指亡友,而“神理茫茫”则是对于亡友灵魂所在之处的一种迷惘与不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世后的深切思念和寻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亡友生前事迹的回忆,表达了深刻的哀伤和无尽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佛法信仰的寄托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