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帘暝色催红烛,绝胜龙山落帽回
出处:《重阳值雨余承之侍御适至》
明 · 张弼
九日不堪风雨作,公馀铃阁白徘徊。
更无好典登高去,却有同年访旧来。
诗写风流笺绚锦,酒浇磈儡鼓喧雷。
湘帘暝色催红烛,绝胜龙山落帽回。
更无好典登高去,却有同年访旧来。
诗写风流笺绚锦,酒浇磈儡鼓喧雷。
湘帘暝色催红烛,绝胜龙山落帽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张弼在重阳节遭遇风雨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情和文雅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首联“九日不堪风雨作,公馀铃阁白徘徊”,开篇即点出主题,重阳佳节遭遇风雨,诗人独自在官署的铃阁中徘徊,心情难免有些落寞。这里的“铃阁”指官署中的铃声响起的地方,常用于官员办公或休息的场所,营造出一种官场的氛围。
颔联“更无好典登高去,却有同年访旧来”,转折之处,诗人表达了对登高赏菊的遗憾,但同时也欣慰于有同僚来访,体现了人情的温暖。这里“同年”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同一年考中的人,他们之间往往有着深厚的友谊。
颈联“诗写风流笺绚锦,酒浇磈儡鼓喧雷”,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聚会场景。通过“诗写风流”和“酒浇磈儡鼓喧雷”的对比,既展现了文雅的诗歌创作,又突出了热烈的饮酒欢聚,生动地刻画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尾联“湘帘暝色催红烛,绝胜龙山落帽回”,以湘帘垂下、暮色渐浓、红烛点亮的景象结束全诗,营造了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与“龙山落帽”这一典故相对照,此处表达了诗人宁愿享受与友人的相聚时光,也不愿追忆历史上的豪情壮举,强调了友情与当下快乐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风雨时的内心情感,以及在官场之余与友人相聚的欢乐与满足,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生活情趣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