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散车辙,长烟凌塞氛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霁雪照江邑,不能濡海漘。
余寒犹渗骨,袭我羊裘人。
秀树回含绿,鸣禽亦怀新。
天光延午景,草色晞遥圳。
花事可蜡屐,雨行随垫巾。
岂无填海石,噫此无怀民。
夕照散车辙,长烟凌塞氛。
还将洛生咏,付与临川论。
余寒犹渗骨,袭我羊裘人。
秀树回含绿,鸣禽亦怀新。
天光延午景,草色晞遥圳。
花事可蜡屐,雨行随垫巾。
岂无填海石,噫此无怀民。
夕照散车辙,长烟凌塞氛。
还将洛生咏,付与临川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江边的景象,诗人沈曾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的清新与寒冷。"霁雪照江邑",明亮的雪光照亮了城镇,但未能温暖海边,“余寒犹渗骨”,残留的寒气穿透衣物直入骨髓,暗示出冬日的严酷。"秀树回含绿,鸣禽亦怀新",积雪覆盖下的树木隐约透出绿色生机,鸟儿在鸣叫中似乎也带着新春的期待。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的景象:“天光延午景”,午后的阳光显得尤为珍贵。"草色晞遥圳",远处的草丛在阳光下逐渐显现,充满希望。接下来,他以“花事可蜡屐,雨行随垫巾”形象地表达了对春花烂漫和雨后出行的向往。
然而,诗人心中也有深沉的感慨:“岂无填海石,噫此无怀民”,暗指尽管有壮志如填海之石,现实中的人民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夕阳西下,车辙映照着落日余晖,“夕照散车辙,长烟凌塞氛”,画面凄凉,暗示时局动荡。最后,诗人表示将把这份感受和洛生的咏叹一起,与临川的朋友讨论,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忧虑。整首诗情感丰富,寓言性强,体现了沈曾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