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堪家万石,岂让世三公
出处:《答吕惟仪》
明 · 卢龙云
仙籍方罗俊,何人久积功。
以余一日长,期尔万夫雄。
过鲁推儒行,于齐表大风。
翮高终挺汉,蹄健可腾空。
作室徵能构,为箕学自弓。
经传歆与向,谈轶浑于戎。
昭代铜龙署,诸儒白虎通。
总堪家万石,岂让世三公。
怀土悲羁客,瞻天负汉宫。
滞留江以北,漂泊海之东。
单父鸣琴异,江州洒泪同。
任教呼是马,敢望卜非熊。
天命应难度,余心谅有终。
浮沉虽潦倒,苍素亦昭融。
志已浮名外,身随变态中。
病忧河上叟,得失塞垣翁。
世业看连茹,心交慰转蓬。
壮怀知不少,相望意何穷。
令有新司马,人非旧阿蒙。
男儿志万里,长剑倚崆峒。
以余一日长,期尔万夫雄。
过鲁推儒行,于齐表大风。
翮高终挺汉,蹄健可腾空。
作室徵能构,为箕学自弓。
经传歆与向,谈轶浑于戎。
昭代铜龙署,诸儒白虎通。
总堪家万石,岂让世三公。
怀土悲羁客,瞻天负汉宫。
滞留江以北,漂泊海之东。
单父鸣琴异,江州洒泪同。
任教呼是马,敢望卜非熊。
天命应难度,余心谅有终。
浮沉虽潦倒,苍素亦昭融。
志已浮名外,身随变态中。
病忧河上叟,得失塞垣翁。
世业看连茹,心交慰转蓬。
壮怀知不少,相望意何穷。
令有新司马,人非旧阿蒙。
男儿志万里,长剑倚崆峒。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对友人吕惟仪的回赠之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理想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仙籍方罗俊,何人久积功”,开篇即以仙籍罗列俊杰,引出对长久积累功绩之人的赞美,暗含对吕惟仪才能与努力的肯定。接下来的“以余一日长,期尔万夫雄”则表达了对吕惟仪未来成就的期待,寓意他如同日出一般,将引领众人。
颔联“过鲁推儒行,于齐表大风”运用典故,借鲁国推崇儒家道德、齐国展现豪迈之风,来象征吕惟仪在不同领域的卓越表现和影响力。接着“翮高终挺汉,蹄健可腾空”以鸟羽和马蹄的比喻,描绘了吕惟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形象。
颈联“作室徵能构,为箕学自弓”进一步赞扬吕惟仪在建筑、射箭等方面的技艺,同时“经传歆与向,谈轶浑于戎”则表明他在文学、军事等领域也有深厚的造诣。尾联“昭代铜龙署,诸儒白虎通”则点明了吕惟仪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与众多学者并肩。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吕惟仪个人境遇的关切,“怀土悲羁客,瞻天负汉宫”表达了对朋友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同情。接着“滞留江以北,漂泊海之东”更是直接描述了吕惟仪的漂泊生活。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悲观,而是以“单父鸣琴异,江州洒泪同”来强调友情的超越时空界限的力量。
“任教呼是马,敢望卜非熊”一句,以马和熊的比喻,表达了对吕惟仪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自我、追求理想的鼓励和支持。最后,“天命应难度,余心谅有终”则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