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土不生草,漠漠沙兼天
出处:《屯田二首寄胡用晦》
明 · 邵宝
从军古云苦,况复远戍边。
强者乘障去,羸弱乃屯田。
恶土不生草,漠漠沙兼天。
犁锄亦病甚,幸免荷戈鋋。
但得烽火息,聊以延岁年。
强者乘障去,羸弱乃屯田。
恶土不生草,漠漠沙兼天。
犁锄亦病甚,幸免荷戈鋋。
但得烽火息,聊以延岁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屯田生活的艰苦与辛酸。邵宝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戍边将士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首句“从军古云苦”,开篇即点明从军之艰辛,引出下文对边疆戍守生活的具体描述。接着,“况复远戍边”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家乡、环境恶劣的戍边生活给士兵带来的额外痛苦。
“强者乘障去,羸弱乃屯田。”这里区分了体力强健者与体弱者在戍边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前者可能被派遣到前线防守,后者则留在后方进行屯田,承担着繁重的农耕任务。这种分工体现了古代军队中对个体能力的考量和利用。
“恶土不生草,漠漠沙兼天。”形象地描绘了边疆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荒凉、干旱、无植被覆盖,与天相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突显了戍边生活的艰难。
“犁锄亦病甚,幸免荷戈鋋。”尽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士兵们仍需从事农耕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身体上的折磨。然而,相比于直接参与战斗,他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因为至少不必承受战场上的生死考验。
最后,“但得烽火息,聊以延岁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让士兵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延续生命。这句话蕴含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边疆戍边生活的艰苦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的深切期盼,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