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俗学徒,头白迷归向
阴阴夏木长,翙翙巢禽鬯。
因之省疏慢,亦喜就閒旷。
散帙寄忘怀,曲肱从所尚。
临文眩今古,抚事杂欢怅。
劳形竟何为,有心得非妄。
释卷忽自娱,收视已神放。
远从华胥游,却立钧天上。
万缘倏皆空,至乐了无状。
悲哉俗学徒,头白迷归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南窗下阅读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句“抱书南窗下,日午天光亮”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明亮的读书氛围,仿佛读者与自然光线融为一体,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接着,“阴阴夏木长,翙翙巢禽鬯”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夏日的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巢中欢快地鸣叫,这样的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因之省疏慢,亦喜就閒旷”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疏懒与怠惰的可贵之处,并享受于宁静与开阔的空间之中。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
“散帙寄忘怀,曲肱从所尚”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阅读时的心态,他将书籍视为寄托情感与思绪的载体,以弯曲的手臂支撑着头颅,随心所欲地沉浸于阅读之中,体现了自由与个性的追求。
“临文眩今古,抚事杂欢怅”两句,诗人通过阅读,跨越时空,感受古今之事,既有欢乐也有惆怅,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劳形竟何为,有心得非妄”提出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面对生活的忙碌与辛劳,诗人追问其价值所在,认为有所得并非虚妄,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追求。
最后,“释卷忽自娱,收视已神放”表明诗人通过阅读获得了心灵的愉悦与释放,闭目凝神,心灵得到了自由与解放。
“远从华胥游,却立钧天上”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向往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如同华胥氏游于梦境,站在宇宙的中心,体验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万缘倏皆空,至乐了无状”总结了诗人通过阅读与思考,认识到世间万物皆为空相,真正的快乐难以言表,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与形式的至高境界。
“悲哉俗学徒,头白迷归向”则是对那些沉迷于世俗学问,直至老去仍不知回归本真的人的感慨,表达了对真正智慧与生活意义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南窗下阅读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知识、自然、自我、生命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