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庭惊老吏年殊少,郡有神君下不冤全文

庭惊老吏年殊少,郡有神君下不冤

出处:《邵司理考绩
明 · 孙继皋
五夜金科手自翻,青春丹笔几平反。
庭惊老吏年殊少,郡有神君下不冤
召伯甘棠荣满路,于公驷马俨高门。
齐天戴日闻舆诵,凤诰鸾书见主恩。

鉴赏

此诗《邵司理考绩》由明代诗人孙继皋所作,描绘了一位公正无私、勤勉尽职的官员形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邵司理在司法工作中对正义的追求与坚守,以及其工作成果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

首联“五夜金科手自翻,青春丹笔几平反”,开篇即以“五夜”形容邵司理工作之勤奋,夜晚仍在翻阅法律条文,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而“青春丹笔”则暗示邵司理年轻有为,以其热情和智慧,多次成功翻转冤案,彰显了其卓越的司法能力。

颔联“庭惊老吏年殊少,郡有神君下不冤”,进一步刻画了邵司理在处理案件时的非凡能力。面对经验丰富的老吏,邵司理以其年轻之躯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洞察力,使许多原本看似无解的案件得以昭雪,让百姓得以伸冤。

颈联“召伯甘棠荣满路,于公驷马俨高门”,运用典故,将邵司理比作古代清官召伯和于公,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受到百姓的爱戴。邵司理如同他们一样,不仅在司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尾联“齐天戴日闻舆诵,凤诰鸾书见主恩”,总结邵司理的功绩,指出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得到了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一致认可。凤诰鸾书象征着皇帝的嘉奖,表明邵司理不仅在民间享有盛誉,也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邵司理形象的塑造,赞美了他公正无私、勤勉尽职的高尚品质,以及其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