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上灵岩,钟鼓集法眷
出处:《与徐昭法》
清 · 黄宗羲
人传徐昭法,可闻不可见。
我今上灵岩,钟鼓集法眷。
相看尽陈人,不参以时彦。
徐子最后来,布袍巾幅绢。
储公览拙文,珍重压端砚。
徐子翻读之,喟然而称善。
谓是震川后,叙事无人荐。
虞山加粉泽,可谓不善变。
落此一瓣香,百年如觌面。
出其论文书,并与他著撰。
体裁既整齐,字句亦工练。
夜坐天山堂,诸家评略遍。
人言子寡言,子言如竹笕。
乃知世知子,犹为子之羡。
我今上灵岩,钟鼓集法眷。
相看尽陈人,不参以时彦。
徐子最后来,布袍巾幅绢。
储公览拙文,珍重压端砚。
徐子翻读之,喟然而称善。
谓是震川后,叙事无人荐。
虞山加粉泽,可谓不善变。
落此一瓣香,百年如觌面。
出其论文书,并与他著撰。
体裁既整齐,字句亦工练。
夜坐天山堂,诸家评略遍。
人言子寡言,子言如竹笕。
乃知世知子,犹为子之羡。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黄宗羲的作品《与徐昭法》,主要赞扬了徐昭法的才华和品性。诗中提到徐昭法虽然名声在外,但为人低调,穿着简朴。他的文章受到储公的赞赏,被认为是归有光(震川)之后的优秀叙事者,风格独特而不失变化。诗人称赞徐昭法的文章结构严谨,文字精炼,即使在深夜研读,也感到如同面对面交流般亲切。徐昭法的话语不多,却言之有物,如同竹筒中的水,涓涓流淌。诗人感叹世人虽知其少言,但仍对他充满敬仰。整首诗表达了对徐昭法的高度评价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