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道辞家别六亲,宁知九死无还身
出处:《朝饮马送陈子出塞》
明 · 李梦阳
朝饮马,夕饮马。
水咸草枯马不食,行人痛哭长城下。
城边白骨借问谁,云是今年筑城者。
但道辞家别六亲,宁知九死无还身。
不惜身为城下土,所恨功成赏别人。
去年贼掠开成县,黑山血迸单于箭。
万里黄尘哭震天,城门昼闭无人战。
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长城前。
城南城北秋草白,愁云日暮鸣胡鞭。
水咸草枯马不食,行人痛哭长城下。
城边白骨借问谁,云是今年筑城者。
但道辞家别六亲,宁知九死无还身。
不惜身为城下土,所恨功成赏别人。
去年贼掠开成县,黑山血迸单于箭。
万里黄尘哭震天,城门昼闭无人战。
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长城前。
城南城北秋草白,愁云日暮鸣胡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朝饮马送陈子出塞》,以边塞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戍边士卒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诗中通过描绘士兵早晨和傍晚喂马饮水,水咸草枯马难食的情景,展现了边疆环境的艰苦。接着,诗人描述了战士们远离家乡,不知生死,功绩被他人享有的无奈,以及战争带来的惨烈画面,如去年敌人的侵袭和今年修筑长城时的牺牲。
"行人痛哭长城下"一句,揭示了战士们的悲痛情绪;"城边白骨借问谁"则暗示了战争的无情与死亡的普遍。最后,诗人通过"万里黄尘哭震天"和"城南城北秋草白"的景象,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哀愁,以及"愁云日暮鸣胡鞭"的紧张气氛,表达了对出塞者的深深忧虑和对战争的深深谴责。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深沉情感和深刻社会批判的边塞诗,体现了李梦阳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