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出处:《送吴甥归秣陵》
宋 · 周紫芝
人生良苦不自知,三折肱乃成良医。
老夫年少不知此,请为甥也今言之。
平时颇喜诗有味,晚乃竟坐寒无衣。
人言诗成本无用,小技止可持自怡。
一闻斯言寝不寐,尽欲弃去无孑遗。
人皆见之唾不顾,汝乃掇拾归何为。
前年行都子访我,值我偶得南州麾。
汝之老母我伯姊,何为弃养行相随。
极知饥寒子良苦,况乃窀穸归无期。
翁今儿孙渐满屋,子六八女肩相差。
归囊羞涩止有此,世事乃尔真成痴。
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枯萁成豆不足较,甥也幸有骅骝姿。
丈夫岂合长贫贱,慎勿琐细含酸悲。
天寒霜劲路如掌,矫首一望秋风嘶。
老夫年少不知此,请为甥也今言之。
平时颇喜诗有味,晚乃竟坐寒无衣。
人言诗成本无用,小技止可持自怡。
一闻斯言寝不寐,尽欲弃去无孑遗。
人皆见之唾不顾,汝乃掇拾归何为。
前年行都子访我,值我偶得南州麾。
汝之老母我伯姊,何为弃养行相随。
极知饥寒子良苦,况乃窀穸归无期。
翁今儿孙渐满屋,子六八女肩相差。
归囊羞涩止有此,世事乃尔真成痴。
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枯萁成豆不足较,甥也幸有骅骝姿。
丈夫岂合长贫贱,慎勿琐细含酸悲。
天寒霜劲路如掌,矫首一望秋风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送吴甥归秣陵》,通过诗人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甥侄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诗中首先提到人生的艰辛不易,三番挫折后方能成为良医,以此比喻甥侄在经历生活的磨砺后,能够有所成长和收获。接着,诗人感叹自己年轻时未能理解这些道理,希望甥侄能从中得到启示。他提到自己平时喜欢诗歌,但晚年却因贫困而衣食无着,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
诗人对甥侄的关心溢于言表,他批评了社会上对诗歌价值的误解,认为诗歌虽看似无用,实则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当甥侄向他展示收集的诗歌时,诗人深受触动,决定放弃偏见,认真对待甥侄的爱好。然而,甥侄却因家庭原因不得不离开,这让诗人深感痛心。
诗人回忆起去年甥侄来访时的情景,那时甥侄正因仕途不顺而跟随前往南方任职的母亲。甥侄的处境让诗人感慨万千,他深知饥饿与寒冷带来的痛苦,更担心甥侄在归途中无处安身。尽管家中已渐渐充满儿孙,但甥侄的困境仍让诗人难以释怀。
最后,诗人以渭阳老将和瘦马的比喻,表达了对甥侄未来发展的期待,希望甥侄如同骏马一般,拥有光明的前途。他告诫甥侄不要因小事而感到悲伤,强调了作为男子汉不应长期处于贫困之中,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他也提醒甥侄,尽管当前道路艰难,但只要抬头望向秋风中的嘶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的曙光。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甥侄的深情厚谊,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